第3847章

我连忙回应:“史局长,解决口粮已经不是问题了。我经过前期的摸底调研,现在咱们的群众,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囤了几千斤粮食。大家都饿怕了,每家每户都有粮仓,储备的粮食应对一两年极端减产情况下的口粮不成问题。东洪县是农业县,要在农业上做出大文章,仅靠小麦和玉米是不行的。所以,我们希望市里能够考虑东洪县的实际,提高总量控制标准,将西瓜种植面积提升到10万亩。”

提出10万亩这个概念,并不是我一时兴起。我提前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全县20个乡镇,10万亩西瓜,平均每个乡镇也就5000亩土地,分到每个村也就两三百亩,占每个村农业耕地的十分之一不到。但通过前期调研发现,这十分之一的西瓜产量,若年景好,创造的价值完全可以超过小麦和玉米的总利润。我将这些数据和分析一一向史局长说明,希望能让他看到西瓜种植的潜力。

史国宇听到后,面色瞬间变得忧虑起来,他轻轻摇头说道:“10万亩,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朝阳同志,种好办,可你们要考虑销售的问题。我从事农业工作比你早几年,算得上你的老前辈。短时间内产出这么多西瓜,如果没有销路,可不好办。小麦和玉米可以存放,但西瓜怎么储存?你们一定要先理清西瓜销路,再谈种植的问题,不然到时候西瓜全部烂在地里就麻烦了。”

我马上看向魏昌全,眼神中带着期待,说道:“这就需要咱们市农业生产总公司帮忙了。西瓜的外销,如果仅靠农民自己,销售范围也就覆盖周围几个县区。如果农业局能够出面协调,帮助解决一部分销路问题,把西瓜卖到省城,甚至更远的地方,创造的价值会更高。我们今年的西瓜丰收已成定局,这10万亩,是我们明年的规划。从目前的行情来看,西瓜价格逐年攀升,或者说,史局长啊,咱群众要种西瓜,我们总不能不让大家种吧。

史国宇听后,眼睛微微一亮,说道:“哎呀,朝阳同志,你这个想法给我提了一个新思路。咱们农业生产资料公司,一直在想着向农民卖农药、化肥和种子,但是从来没有想过从农民手里收购西瓜,统一卖到外地去。以前,这些事都是由小商小贩在做。如果市、县两级农业战线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或者吸引更多外地客商来收购西瓜,也不失为一种产业。但是,你们要增加5万亩土地种西瓜,这件事,朝阳县长,我原则上是同意的。但这样一来,土地使用就到了百万亩吨粮田建设的临界值,万一粮食欠收,你们这个百万亩吨粮田生产示范县的牌子,可就保不住了。”

我毫不犹豫地说道:“史局长,保牌子是为了保面子,保收益却是为了保里子。如果县政府丢个面子,能让东洪县的群众腰包鼓起来,我觉得这没什么。今年西瓜的销售,我们一定要抓住机会,多积累一些经验,为明年扩大种植,打好基础,”

史国宇局长点头道:“既然县里和群众有这个需求,那这样,我原则同意”。接着话锋一转,说道:“工作啊,都是相互支持的,农业工作一直离不开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科学种田、科技种田,加大科学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运用,是保障丰收的基础。咱们市里的农业开发总公司,是农业战线上的一支重要补充力量。这次,朝阳县长,我还真有个工作需要县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