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弯小月 作品
第二百零五章 猜题
但是很快,他又接着苏玉双的话,继续说道:“苏娘子说的极是,既然公平公正公开,想必有些手脚不干净的人也不可能从中作梗,使一些下作手段了。”
赵大伟看着他们二人,冷笑了一声言语之中满是不屑:“只怕有些人下的手段也使不了了,比赛规则已经改了,某些人想在比赛场上互帮互助,也只怕是行不通。”
高一飞听了,立刻站起来看着赵大伟说:“你什么意思呀?”
赵大伟看着他,嘴角扬起一抹讥笑,挑衅似的说:“你心里怎么想的,我就是什么意思。”
高一飞瞬间生气了,他指着赵大伟说:“有本事你就把话说明白,一个大男人说话藏着掖着,就和宫里的阉人一样恶心。”
赵大伟面色一变,刚想发难,但随后像是想到了什么似的,他了然的看着高一飞。
“怎么,哑巴啦?不说话啦?”
赵大伟冷笑一下,轻蔑地说:“我可没在比赛的时候让人帮我炒菜。”
“你!”高一飞瞬间变了脸色,他想说什么,苏玉双却一把拉住了他。
赵大伟看着高一飞一下子就被激怒了,他了然的笑了笑,随后挑衅一般的看着高一飞说:“什么说到你的痛处了,上次突围赛你那第一名来的名不正言不顺的,你自己都无可辩驳吧!居然还敢在这里叫嚣,给你脸了!
你这种人就是欠收拾,被打一顿也是活该。”
“你胡说什么?”高一飞冲上前,揪着赵大伟的衣领,双眼通红地看着他,“打我的人是你找的吧!”
“你在说什么,我可听不懂。别平白无故给我编排罪名。你自己做人不行得罪了别人,可别把什么都赖在别人头上。”
赵大伟嘴上这么说,但是脸上俨然一副“就是我做的,你能把我怎么着”的嚣张。
高一飞气的头发昏,他抡起胳膊,刚要给赵大伟一拳,苏玉双冲过去拉住他的胳膊冲,他摇了摇头说:“高一飞,你冷静一点!咱们别用武力解决问题,咱们在比赛场上赢了他!”
高一飞愤愤不平的甩着袖子,重新回到了座位上等候着。
赵大伟见他如此听苏玉双的话,忍不住在一旁添油加醋地说:“上次比赛苏娘子帮你,这次你生气,苏小娘子拉着你,你怎么这么听苏小娘子话呀?”
他说着,意有所指的看着他们,二人用十分猥琐的眼神,笑道:“话说,你们二人是不是有一腿啊?”
“休得胡说!”苏玉双看着赵大伟,声色俱厉的说道,“赵大厨,你也是这陵水城的人应该知道造谣我的下场是什么。”
赵大伟刚刚得意的表情忽然一顿,随后想到了之前苏玉双整过的赵书林的下场,脸色不由一变,愤恨的看了一眼苏玉双,嘴里吐出两个字:“真晦气!”
苏玉双看着他这个样子,也
不生气,笑着说道:“既然知道我晦气,就离我远一点,别一天到晚没事儿找事儿。我可和别人不一样,在我身上找了事儿,可不一定有好果子吃。”
苏玉双话音刚落,就在一旁沉默不语的陈天赐突然抬头看了她一眼,随后又继续低下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六个人的关系一下子变得有些冷硬。
这时,房间门打开,一个大赛的管事儿的走进来看着他们众人,慢悠悠地说:“各位请随我来。”
高一飞和苏玉双二人互看一眼,不知道这个管事的要做什么。
距离比赛还有三个时辰,这会儿管事儿的把他们喊去,也不知道要做些什么。
众人心中怀揣着疑问,跟着管事儿的来到了比赛后台的一个小院子。
院子上放满了六张书桌。
“这是做什么?”其中一个厨子一脸莫名的说道,“难不成参加个厨师大赛还要咱们吟诗作对?”
“就是啊,咱们是来比赛做菜的,又不是来比赛做对子的。”
看着桌面上的纸和笔,苏玉双也表示同样的疑惑。
就在众人疑惑不解的时候,一个人走了出来。
那人穿着黑色滚金边儿的衣服,看得出来,应该是这里管事级别比较高的人。
那人看着他们六个人,捏着嗓子说:“这次比赛的题目都在诗里。谁最快破解了题目,谁就可以最先去挑选食材!”
众人一听,一下子议论纷纷。
其中一名厨师看着那个负责人,说
:“这不公平,那要是提前挑选食材的,把好的挑走了,剩下的岂不是不好了!这样还有什么可比的?”
负责人不以为意地笑了笑,说:“这是比赛,又不是你们开酒楼,没有这么多为什么。你们身为厨子,自然也要明白食客的心意,做厨子也要会揣摩一些高雅人士的心情。若是连这种诗词都琢磨不透的话,又如何能成为一个顶尖的厨子?”
赵大伟听了,轻笑了一声说:“就是啊,要是连这都不知道的话,怎么去京城伺候那些达官贵族的主子们呢?有些人既然不行,就早早退出,免得占了名额。”
赵大伟的话说的众人心思各异。
其中一名厨子愤愤不平,但是也知道赵大伟的话,话糙理不糙。虽说心中不爽,但是也只能憋着不发。
“既然大家没有意见,那我就上题目了。”
只见管事儿的拍了拍手,一众仆从应声而入,扶着一个花鸟屏风来到了院子里。
花鸟屏风上是一幅画,画上有一首诗。
有人看了这首诗,个个不由得陷入了深思之中。
屏风上画的是一幅雪中的盛景。
图上题着一首诗。
“素衣台案前,巧手赛天工。雪花纷飞舞皎月凭空现。清水漂芙蓉,珍宝落玉盘。饕餮世间味,最是此物鲜。”
苏玉双看的这首诗,微微勾了勾嘴角。
这首诗被人更改过,里面最重要的一个信息因素被替换了词语。
但是还好,苏玉双虽说出生
农家,但是自幼她的父亲便让她读了一些诗书。
好巧不巧,这首诗在她幼年的时候,苏父让她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