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里茫茫 作品

73.第七十三章 茶叶大战(五)

    破船也有三斤钉, 再笨蛋的一个想法,也能找到执行它的傻子这是赵鹿鸣以前看史书时产生的想法。

    尤其是在本朝,你甚至想不明白几个根红苗正的班直侍卫为啥会突然脑子进水去攻打仁宗的寝殿, 那么几个昏头涨脑的商人跟着他们的大哥,月黑风高夜跑去殴打一队运送粮食的兵将也就不显得那么离谱了。

    但实际上,他们确实是没想过真动手的。

    他们和党项人有什么仇干什么非要刀子见红

    他们所有的目的, 就是堵住两边的道路, 不放粮食进兴元府而已。

    来之前他们也嘀咕过,说朝真帝姬就算厉害,一个十四五岁小姑娘, 一举一动都有一群人跟着, 兴元府的官员她能见几个之外,她还能做什么

    她能跑去边境结交兵将吗她靠两条腿跑过去的单枪匹马冲过去的这是什么离奇话本子,谁会信啊。

    灵应军从鄜延军那淘了点旧装备的事并不显眼, 至于灵应军的军官里有个十几岁的党项人, 更是没什么人在意。

    帝姬手下这群小子不出身于勋贵, 也不出身于文官,甚至连汴京人都不是但凡是个地道的汴京户口, 爹妈也不舍得送孩子离开, 千里之外啊。再加上灵应宫之前剿匪都是靠禁军都头, 也没听说几个稚童有什么作为, 因此李世辅这个人,商人们知道, 但他父亲是在哪做官的,做的什么官,他们就没兴趣了。

    这样一想,一切就都显得不那么突兀了李永奇是个党项武夫, 或许是为了赚点钱而来,总归和帝姬没什么交情,那他遇到敌袭,绝不会同敌人决一血战。

    他摸不清头绪,更不愿折了自己的士兵,他得退啊

    只要这群乌合之众趁夜吓他一吓,他返程是最好的押粮的兵力又不多,难道还能就地扎营论持久战么但若是不返程,他也得派兵要么去灵应宫报信,要么回去调兵。

    到时主动权就在他们这些地头蛇手里了。

    是伺机烧了粮,是用些银钱贿赂李永奇,这不都有办法了吗区区一个党项狗,他眼里能装下几个钱

    只要粮不进南郑城,民声沸腾,四面起几个反贼,他们囤的所有物资就都是天价了

    嘿嘿,他们甚至还额外带了火油,可以说非常专业了。

    一切都不突兀,突兀的只有这支押粮队的战斗力。

    健仆或者说豪奴们点着火把,翻山悄悄摸过去时,心里不是不得意的。

    这可不是什么没经过见过的乡下小毛头,这支军队里主力二百人是茶老大的仆役,说是仆役,一个个也是身经百战的。他们很懂得如何悄悄地翻过茶山,如何如天神一般降临在茶农家的门前,如何以一敌十,用手里的棍棒杀得那些惫懒的贱奴滚倒在地上,哀嚎求饶。

    他们甚至能靠身上武艺同一个个村落交手,那些明明能卖上几十贯,但被他们以十几贯价格买走的地,那些明明不输东南茶,但被他们用两三贯铁钱就收走的嫩叶,都是他们的赫赫战功,是他们的明证。

    战绩太多了。

    至于在南郑城中偶尔练一练身手,砸几个店铺,震慑几个不知道来拜山头的黄口小儿的事,茶老大说都懒得说。

    他有这样一支军队,治下了这样大的家业,他怎么就不能吓退那个党项人呢

    可就在他们翻了山,准备像摸进茶农的村落那样,悄悄摸进那个被李永奇暂据的村口时,一支箭矢极其突兀地射穿了打头那个健仆的胸膛

    那可不是个一般人那是在南郑城中极有脸面,去酒楼吃饭都能得小二赔个笑,是茶老大手下心腹干将,响当当的人物

    他的手还牢牢地抓着路边那株水杨藤,像是抓住他的救命稻草一样。可他的眼睛睁得那样大,眼珠就要脱出眼眶,嘴里“嗬嗬”地只能冒出些血沫子,整个人顺着箭矢来的方向往后就倒。

    火光下,他死是不曾立刻就死的,他还在徒劳地抓着那株灌木,可他抓不住他的生命力,任由它就这样飞快地自他眼前流逝。

    于是他将眼珠转向了他最亲爱的兄弟们,他将另一只胡乱在空中攀扯的手也抓向了他们。

    他们只有后退一步,惊骇地看着他,甚至忘记了他们身处何地,将行何事。

    可他们忘了,射出箭矢的人却不曾忘

    焦斗声那样响,如一支锐利的箭,刺破了这个夜空

    天啊天啊他们还没仔细看到那个射箭的人到底在哪啊

    “贼”射出那一箭的西军弓手说。

    “不像”他身边的同袍说。

    “成群结队,不是贼是什么”

    不仅成群结队,偷偷摸摸,向着他们的军营而来,他们手上还都拎了钩棒,坏蛋心思一览无余了。

    但还是不像贼。

    这队弓手相互配合已经不太需要频繁交换口令,他们是真正一个村,一个乡,一起少时从军,住是住一起的,甚至娶的也是彼此的姊妹,十几二十年并肩作战殴打西夏人,练就出相当的默契。

    开弓,搭箭,与另一山头的弓手相互支援,开始还看一看令官火把,很快他们就连火把也不看了。

    看个什么下面这群贼人鬼哭狼嚎,满地乱滚,四散而逃,他们没有形成一次有规模的进攻,他们甚至连逃跑都不知道奔着哪个方向去

    按说山贼别的不会,逃跑的本事总该有吧

    来路是别想了,地上扔着明晃晃的火把,但凡有人奔着官道跑,立刻就被居高临下的弓手一箭钉在那;

    水田也别想了,一脚踩进去,满脚都是泥不说,在田里跑得啪啪乱响,溅起水花那老高,月光火光交织下跟个在逃仙子似的闪闪发亮;

    灌木丛可以钻进去,但逃跑时不该直着身子跑,小心在灌木丛里爬,这乱糟糟的三更半夜,西军的弓箭手也不是猫头鹰;

    但最不专业的是有人高处不敢跑,就往低处跑,有沟就往里钻,还一个接一个。

    钻也就钻了,身后像是尿了似的,还留了些水渍。

    一个种家子居高临下,站在山坡上眯着眼睛看了一会儿,跟身旁的人嘀嘀咕咕几句,有人就递给他一张弓,一支箭。

    箭头裹了布,浸了油,精度不能强求,但他弯弓搭箭,如火流星一般的那支箭射进草沟里。

    身后有亲兵接二连三将火箭矢射过去,片刻就亮起了一片

    “他们带了猛火油吗”有弓箭手惊呼。

    “看势头不像”同袍说,“烧的慢,像是普通的菜油。”

    下面终于有了呼和求饶声,但上面的不理,黑灯瞎火的,你是真投降还是背后藏了一把短刃的假投降,影影绰绰谁看得清楚

    况且你带油干嘛你好狠的心啊

    “贼子安敢”一个西军士兵骂道。

    “蠢笨如猪”另一个士兵骂道。

    “又蠢又毒,”第三个士兵说,“怎么兴元府的山贼蠢到这步田地还没饿死”

    这场夜袭变成单方面的屠杀是各方始料未及的。

    甚至朝真帝姬也不曾料到。

    她想得很好,李永奇的粮队兵士不会太多,五十到一百之间,而商人那边的乌合之众至少三倍于他,那就可能形成暂时的围攻。

    虽然李永奇肯定能靠着粮车当防御工事支撑一段时间,但具体多久呢

    如果商人那边有那么个悍不畏死的勇将,那就真有可能打破防御圈这样小规模的战争,胜负是真有些偶然因素在里面。

    她也没见过李永奇这边的士兵战斗时是什么模样,只能尽量往不乐观了预估。

    因此南郑城的城门关了又开,士兵们睡到一半被叫起来,星夜急行军冲进秦岭时,真是半点儿戏的心都没有。

    就连帝姬心心念念要穿的明光铠,最后硬是没穿出来

    小号明光铠,为帝姬贴身打造,原本七十多斤的重量缩减到五十斤,非常轻盈,奈何帝姬太菜,穿是能穿上的,但刚走几步路,整个人就喘得像是随时要倒在地上。

    “挺好看的,”佩兰上下打量了一下,很委婉地说,“但还是让阿皮背着吧”

    “我两条腿还能走,也没开得天眼,就别劳烦阿皮了,”帝姬说,“我轻装便行就是。”

    朝阳升起,秦岭苍茫。

    有躲在田里的百姓呜呜咽咽地出来,排队接受西军士兵的质询,并且要动用自己所有的口才和头脑证明自己不是昨夜杀人放火未遂,四处逃窜未果的蠢贼。

    “小人实不是贼”一个汉子颤声道,“昨晚军士还踹了小人一脚”

    士兵就想起来了,“叫你打一桶水,你这懒鬼特特地洒了半桶”

    又是照屁股一脚,踹完再添上一句骂,这就放进村了。

    村民们算是受了无妄之灾,但那些沟里没烧死,或是路边没射死,但逃又逃不脱的就是活该了。被士兵们清理战场扫起来的人,昨夜出发时不管心里忐不忐忑,一个个到底还是人模样,今天浑然就不像个人了。明明还喘气,就是瘫在那里,让起是起不来的,让走也走不动,一身屎尿交加的恶臭,满脸悔恨恐惧的涕泪横流。

    几个种家子就在山坡上农民蹲,一边看下面清扫战场,一边吃个馍馍当早餐,有点怀疑,又有点鄙视,但总归还是很怀疑这群废柴到底是来干什么的。

    十五郎也跟着很乖巧地农民蹲在哥哥们中间,他穿了件半旧的甲,睡到半路爬起来的脸也没洗,但他跟着一群军人长大,也不是个特爱干净的人,因此也不在乎,一样地啃馍馍。

    但突然有士兵从路的尽头就跑过来了

    “三郎君”那个种家军一急之下,将大院里的称呼就带出来了,“灵应军来援”

    几个种家子互相看看,有点迷惑不解,“援个什么”

    其中那个当临时总指挥的三郎就说,“知道了这点小事,急个什么”

    士兵站定,把这一口气喘匀了,“朝真帝姬也来了”

    一群糙汉猛地蹦了起来,齐齐地看向这支押粮队名义上的主官。

    主官还有半个馍馍没吃完,叼在嘴里,蹲在地上,愣愣地仰起头,看着他周围这圈哥哥和侄子。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