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三是,夫妻俩个进的技术科, 财会科都是实权部门,干的活都是别人替代不了的。说明了两人都有本事,才能进去这两个部门。

    这次七一五大规模招工,但是大部分都是车间工人,其他部门的人招得少之又少,所以孟晚秋和裴行之这对夫妻留给大姐的印象很深。

    “诶,姑娘你们是从哪里来的?”人事科的大姐拍了拍孟晚秋的肩膀,好奇地问道。

    孟晚秋一怔,回头看见是个有点圆润的大姐,“q省过来的。大姐你呢,是本地人吗?”

    “q省啊,也不是很远。我啊,我也不是本地人。是h省过来的,我父母都是烈士,我是被组织养大的,长大后听安排就来了七一五,哈哈。”

    大姐性格爽朗,说起自己的身世一点也不在意。

    h省,好远,这隔了大半个华国呢,孟晚秋有点不好意思,后面听到大姐的身世感到不好意思,连忙抱歉。

    大姐不在意地摆手,“这有啥,早就没感觉了,我娃都十岁了。”

    后面聊起,孟晚秋知道了大姐叫高英,平时就管她叫高大姐就成,是七一五的老职工了。让孟晚秋没想到的是,高大姐的丈夫竟然是食堂的大厨师,曾经是部队的炊事兵,退伍后转业到了七一五。

    高大姐刚来的时候还是瘦瘦的年轻姑娘,可自从嫁了人,她就越来越圆润。

    孟晚秋好奇问起了高大姐是怎么跟她爱人认识的。两人就这样聊,发现越聊越觉得对方的性格相投。等裴行之结束的时候,两人已经姐姐妹子的叫上了。

    高大姐让孟晚秋去食堂的吃饭的时候,碰到她爱人就报她的名字,让对方多给孟晚秋打一点。

    孟晚秋还像对方打听哪里有菜种卖,之前去供销社,竟然没有菜种。高大姐一听,直接说她家就有,跟孟晚秋打听了她家住哪里,后面给她送过去。

    面对如此热情的高大姐,孟晚秋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

    事情办完,孟晚秋跟高大姐告别,和裴行之离开。

    见孟晚秋那么快就跟人熟悉了起来,裴行之觉得挺好的。他希望孟晚秋在这边多认识几个朋友,平时他不在的时候,也能有说话的人。

    这几天,孟晚秋和裴行之都没有正式上班,而是忙着收拾家里,以及熟悉周围的环境。

    比如家附近的冯家,卖他们房子的冯大爷家目前只看见他和他老伴,冯大爷的妻子在镇上信用社上班。知道孟晚秋他们一家搬过来后,上门送了好几次蔬菜,听到孟晚秋怀孕之后,担心他们小年轻的什么都不懂,给他们讲了很多怀孕期间的注意事项,热心得很。

    还有就是,李学志夫妇在不欢而散后的第二天,竟然又回到了这条巷子,冯大爷家的房子不打算租给他们,可他们仍然租到了房子。

    跟孟晚秋裴行之的家里隔了一百米左右,每次孟晚秋出门几乎都能碰见对方。让人不得不感叹一句,果真是冤家路窄。

    而后面几天,后面的职工来的差不多了,很多都是拖家带口过来的,但是像裴行之孟晚秋这样的双职工家庭很少。

    而这条原本安静的巷子变得越来越热闹,其他人不像孟晚秋两人一样买得起房子。大多数都很拮据,都是几家住在一个院子,一户人家租一间房,厕所什么的都是共用。

    孟晚秋这样的变化很快就接受了,只是瞿淼则是烦躁得不行,她一向看不起农村人,结果行之被农村人包围了,几乎每天都要跟人吵一架。

    然后,有的人性子软,任由瞿淼说。当然也有性子暴躁不好惹的,跟瞿淼对骂,那骂人的话可比瞿淼狠多了,直接把瞿淼气晕了过去。

    跟瞿淼对骂的女人一开始还以为她是装的,叫了几下不醒才慌了,连忙叫人把对方送去了卫生院。经过检查,瞿淼并没有大碍,而是怀孕了。

    知道瞿淼怀孕后,大伙儿也不敢惹她,万一再给气出个好歹,赖上他们怎么办。

    而如今,巷子里怀孕的小媳妇加上孟晚秋,竟然有四个人。

    孟晚秋知道后,还挺高兴的,她一直担心孩子生下来没有玩伴,现在知道那么多人怀孕,就不用担心了。

    因为不是每间房子里都有水井,所以很多人都要去巷子口的自来水管那里接水家用,每天早晚都有很多人在巷子口排队。

    一路上撒的到处的水,裴行之经常叮嘱孟晚秋走路要小心,免得滑倒。

    人多了起来,孩子也多了起来。一开始孟晚秋连人都很少看见,大家都关上门各自过日子,除了那几个时间,能看到有工作的人下班回来,大部分时间是看不到人影的。

    当时孟晚秋夫妻俩在巷子里认识的人家,只有冯大爷和冯婶子。

    而后面那些人来了之后,他们都习惯把门大开着,从门口路过时,门口经常有穿着开裆裤小娃娃,拿着根线翻花绳。而门里面则是能看见有妇女正在洗衣服或者在编席子。

    是的,就是编席子。

    七一五外面的那条河边上长了很多芦苇,最近新职工大批的来,很多人就去那边砍芦苇编席子。

    这席子的用处可大了,可以来当门帘、窗帘、垫床底下,有些手巧的媳妇,把边边角角的毛刺修整的干干净净,拿来睡觉都没问题。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年代文 甜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