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跟盛棠村,跟他家乡附近十几个村子的观念都不一样,瞬间冲击了他根深蒂固了几十年的想法。
村里没人不要男孩,如果有哪个人家生不出儿子,男人女人都会遭外人耻笑,脸上没光。
没本事哟,以后没人养老咯,家里没劳动力,血脉断了,没人摔盆子送葬……
谁遭得住那样的轻视和恶意的玩笑呢?
于是人人都追求生儿子,只有生了儿子,才能证明夫妻俩有本事,脊梁才能挺起来。
他们村里的风气还算好……
盛忠远在心里勉强地为自个儿的村子辩驳,他们村和其他村相似,有把女孩儿扔到路边不管,用手捂死,或者大冬天冻死的,这是农村里的风气。
孩子多了养不活,觉得女孩儿没大用,便扔了或者杀了,继续生儿子。
他们屋后的人家前几年便生了个女孩儿,是在大雪天,跟他家岁岁是前后脚来到这世上的,那是个好孩子,可人家不要,半夜扔在门前冻着,过了一会儿见没死,又泼了一盆冷水上去。
秀英说她半夜听到猫叫唤,他还怪媳妇儿说梦话,后来才知道是孩子在哭,秀英知道以后身体便不舒服,当天就早产了,生了岁岁。
盛忠远想起这事儿也后悔,那天要是出去看一眼,将那孩子拾回来,到时候跟岁岁一起吃奶,起码有条命活,秀英也就不一定会早产。
他们养不起,可是能把那女孩送到好人家里养。
起码还有条命活。
盛忠远说盛棠村还算好的,是因为村里有昧良心的人家,但也有些人家喜欢女孩,怜惜那是条小生命,遇见了将死的女孩儿,会捡回自家里养着。
后屋那家人如果不想要女孩儿,那把孩子送人便是,多费些口舌和功夫去找,也能找到好人家。
以前没多少空闲想七想八,也被那股怪异的风气同化着,盛忠远只懂得沉默与顺从,现在看到大城市里的人爱惜女孩儿,他才开始思考,村里的做法是不是错了,是大错特错的。
那样藐视人命,怎么能是一个有良知的人能做出的事情?
想起爹娘也曾做过这样的事情,盛忠远的心里愈发的惊骇和排斥,从前的他竟然默默地接受着那样可怖的教育,却一直没能清醒。
直到来了京都,看见宋团长夫妻俩爱女如命,视女儿为珍宝,他才恍惚意识到自己与城市人的区别不止在衣着、家境上,更在这思想上,他的思想太落后,太封建,也太轻慢生命。
好在之前差点妻离子散的经历让他学会了反省和知错就改,既然思想落伍,那他就学习城里人的先进思想,和他们看齐,也当个先进的人。
盛忠远庆幸养五个孩子这么艰难时,他也没昏了头把闺女送人。
家里人不知道盛忠远怎么了,之前总念叨着要回家看看的人,后来再也不提回家的事情,就连话题偶尔涉及到往事,盛忠远神情感怀,他们都以为爹又会说想家了,但爹却只是去抽屉里取信封,从他私房里拿十块钱去寄而已。
一直都是十块。
盛遂禾怕爹掏空私房补贴爷奶,之前偷偷拆过爹的信,反正她没素质,她就拆。
爹从来不写内容,兴许也有不认识几个字的原因,之前给三叔的信还是大哥代写的,但后来爹认的字挺多了,也没写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