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逃 作品

第一百五十九章 乱七八糟的烦心事

工程师们出的是公差,出门前厂里千叮咛万嘱咐在外面要时刻谨慎小心,不要给国家丢脸。所以站在沈照面前的就是穿着藏青色西服系上枣红色领带,拖着统一的黑色大皮箱的一群工科直男。这群人硬邦邦地站在那里,活像是被束住魂魄的木乃伊。和穿着白t工装裤的沈照比起来,简直就是两个世界的生物。

好在她带的斜桥榨菜确实受欢迎,这年头出国的人都想方设法省吃俭用,只想把外汇节省下来换兑换券去友谊商店扛电器回家。大家一边塞东西,一边畅想省下来的钱该怎么花。这么一来,气氛倒没像刚见面时那么尴尬了。

听说沈照也是去看新设备,看她独自一人不由得有些好奇。

“我这套装备简单,那边也有专业工程师对接,所以……”

沈照去法兰西的行程是pd公司提前帮忙安排好的,飞机刚落地就有专人带她去了工厂。

她的英文流利,出行前做了大量的功课,加上安排的工程师也是之前的帮忙安装ctc生产线的熟人,整个行程走得非常顺畅。

工程师是德国人,行事风格很符合沈照对这类人的刻板印象,脑子里没有“灵活”两个字,不管什么操作都要依据规程来,对法兰西人民的散漫自由很是看不上。两个算是熟人忙完工作他也会和沈照吐槽,顺便聊起西德工厂的管理。

沈照虽然多活一世但也是第一次知道在八十年代的欧洲,管理可以细分到让人难以想象的程度。这趟出行,让她都不得不感慨天外有天。

araon对沈照将要推出的新饮品抱有兴趣,可听她说执意不肯再做贴牌代工就先暂时打消了这个念头。上桥的袋泡茶在欧洲卖得很好,pd公司打算等彻底站稳脚跟以后就去开拓美洲市场。

“所以,沈,你的华夏市场开拓到哪里了?”

沈照出门的时候贺朝阳的广告还没有拍完,她有和顾天朗交待需要跟进进度。只可惜顾天朗这几天是完全顾不上,他正忙着更重要的事。

端午前一天,沈周氏早早就回了上桥村。她最近心里总是心神不宁,因为家里那些乱七八糟的烦心事好几个晚上都没睡好。

自从那天被赶出沈家小院后沈高星就没回过家,胡满娘也不知道家里男人到底在外面忙些什么但也不妨碍她在人前得瑟。

“那可是bb机,人家赵老板送的!”

“我家高星当然受重用了,不然那么贵的东西谁会无缘无故拿出来送人?听说要好几千块呢……”胡满娘正端着饭碗同人扯闲篇,转头就看到自家婆婆领着沈椽从村头过来,她下意识地忽略了跟在后面的周阿莉连忙迎上去:“阿妈,你怎么回来也不提前和我们说一声也好让我去接你。”

她一双吊梢眼盯着沈周氏手上的包袱滴溜溜直转,就算她打心底看不起自己这个便宜婆婆。但很清楚自己只要稍微和缓些神色,就能在这人身上捞到好处。胡满娘故作自然地去接沈周氏手里的包,不想却被老太太避了开。

“不用,你吃你的饭我自己提就行。”话说得客气可眼睛却从没落在她身上,更不用说照往常那般第一句就过问孙子,只牵着沈椽要往屋里走。

这个态度让胡满娘愣住好半天才反应过来,她猜不出老太婆又发什么神经。满心满眼全在沈周氏的包袱上,就要伸手强行夺过来却被人出手拦住。胡满娘这才发现,老太太身后还跟着一个陌生面孔。

“你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在我家里还敢对我动手动脚,要要找人不自在还是咋滴?”胡满娘不悦,斜着眼神把人打量了一番。

周阿莉是带着任务来的,自然不会把她放眼里,紧了紧拳头正准备说话,没想到沈周氏却抢了先。

“满娘,这是阿照的客人,说话客气些。”

胡满娘被气得倒卯,正准备发作却看到老太太理都没理直接往屋里去了。

这下子她是真搞不明白老太太的古怪了,站在那里越想越气。最后一拍脑门,干脆回家踩上自行车往镇上去了。

沈周氏放下生意回村是有正事要办。这些天她吃不好睡不着,心里有事总是无法下定,想着趁着过节回来祭祀,刚好托人问问好求个安心。

家里什么都没有,就想去村里哪家买只鸡。隔壁院子里听到动静,章三婶探过围墙喊:“沈大姐,你回来了?早知道你今天也回来,就让我家怀秋和你一起,顺便也能帮把手提下东西不是?”

上次沈周氏生病是章家小儿子帮忙送去医院,沈照对他印象不错。食品厂开起来正好缺人手就问了章家人的意愿把人带了过去,前段时间陈老太太从省里下来帮忙管理工厂。沈照一合计干脆就把章怀秋提到她身边帮忙打下手,这也是信任要重用的意思。

章家孩子踏实肯干话不多,可当妈的却觉得他太老实生怕别人看不到儿子的好,见天地想给人送人情刷好感。

“还去买啥?我家有只大公鸡淘气得狠到处霍霍,把园子里的菜都刨完了,正好你拿去吃……”也不等人拒绝连忙招呼儿子儿媳帮忙抓鸡,折腾得院子里鸡飞狗跳。

沈周氏如何肯白吃白拿,说什么也要付钱。要只是些针头线脑的不值钱的都罢了,这鸡鸭猪羊可都是乡里人的重要资产,家里的油盐孩子的学费都是从这里头俭省出来的。去年阿照回来就因为多吃了两颗鸡蛋,被胡满娘闹得全家都不自在,再说了她现在也不差这点。

“这都是从前了,大姐你不常回来不知道现在村里的日子好过了不少。就说那小孩子上学的钱全由村里掏,连书本铅笔都是学校免费发。现在大队部还三天两头的开会做动员,要确保每个孩子都有学上。”

“那这真是天大的好事……”沈周氏在县里待了这么久,见得多了有些道理虽然说不出来但心里却是明白的。女儿的食品厂开起来,为着几个财会不知道往省里的学校跑了多少回。现在的大学生都是包分配,工资开到200都没有人愿意来私人的工厂。最后实在是没办法,只能勉勉强强选了两个大专生。

“那是,现在村里人都知道上学好。咱村要不是有阿照这个中专生带着,哪能有现在这么好的日子?”章三婶也不是胡乱奉承,村里的收卖点生意越做越顺。除了黄鳝往外卖,茶叶也进了茶厂,连山里的竹子都有竹器厂收。听说村里还打算再建个厂,至于做什么还没说。

“大姐,你有没有听到什么风声?”章家三兄弟老二在茶厂,老三去了县里,现在就老大没着落。其实砖厂也能进,可三婶子觉得太辛苦干脆就让老大帮着忙活地里。可看着两个弟弟每个月都有百八十块钱拿回来,当大哥的心里多少不是滋味。当妈的看在眼里,自然要替儿子筹谋。

沈周氏不知道她的心思,对村里的计划却是知道些。

“应该是搞养殖,现在猪肉见天的涨,咱村里拿油菜饼这些又便利,村里想搞个养猪厂。”

“这厂子建起来也不知道要招多少人,咱家老二上了茶厂也不知道新的名额能不能轮到?”

“那这事得看村里的安排……”沈家母女过年回家就被村里人各种请托,沈照从不接茬。还把其中利害关系给沈周氏分析得清楚明白,就怕亲妈被人一吹捧就应下什么不该应的事来。

沈周氏见过邻里乡亲的热情,倒没觉得女儿是小题大做。现在听人问起这事,也没敢接腔。

好在章三婶也知道沈照的行事,知道她就是对村里有再大的功也不肯随便插手这些事,并没有多作难只顺着沈周氏的话说起了村长一家老小。

说曹操,曹操到,正聊着呢顾承平就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