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蠢人

陈江海去了省城接应自己新买的设备,沈照也没得闲。她除了要上班,还得时常去食品厂转转,趁着周末有时间又回了一趟上桥村。

她从国外回来就托人带了礼物给顾家爷孙,这次再过去正好拿一些学习资料给顾天朗。

袋泡茶的广告沈照已经在电视上见过了,贺朝阳的第一支广告就算只是简单的访谈讲座也花了不少功夫。

主持人请的是电视台的专业人士,被采访的对象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中医学者。满头雪发,精神抖擞。在沈照给出的台本上,还做了一些关于茶叶知识的延伸和拓展。

舞台是临时搭建的,不论是在茶几还是背后的展品架上都放置了包装各异的上桥牌袋泡茶。

专家坐在椅子上大谈特谈茶叶的历史以及喝茶的好处,从神农尝百草讲到华夏近些年的茶叶出口,再提到近期国外大火的袋泡茶。

“华夏人喝茶的历史悠久,老外喝茶还是和我们老祖宗学的。茶叶才传过去就成了上流人士专享的奢侈品,普通人想都别想。到了现代社会茶叶的种植范围扩大产出足够,这才逐渐面向平民百姓。现在外国人生活节奏快没时间像我们喝茶那样讲究‘以茶为本,顺其性而为之’,为了方便快捷就发明了袋泡茶。小小一包,用量刚好且携带方便,这种茶在国外深得人们喜欢。今天咱们要讲的这款茶正是做出口的上桥茶厂产的茶泡茶,制茶工艺走在世界前列。茶品更是集口感、便利于一体,更适合工作繁忙的同志。”

这广告拍得真不一般,那个演员穿件白大褂只是往那里坐着,只是那身装扮和面相都能让人信服。喝茶对身体好这事在华夏谁不知道?专家说茶叶里面富含什么多酚能抗菌消炎,提神醒脑不说还能抗老美颜,这广告听得是个人都想拿点茶叶出来泡上喝两口。而沈照的目标人群那些年轻人更是对这种简单方便出口国外的袋泡茶来了兴趣,一时间上桥袋泡茶的名声彻底在省内打响。

看到这么显著的效果,沈照开始进行下一步计划把广告投放到其他城市。

“你一个人去能行吗?”她自己走不开,身边又没有什么特别顶用的人才,顾天朗主动请缨打算去沪市羊城投放广告并找代理商。

“我有什么不行的。”这一年的历练,顾天朗早就不再是当初的青涩少年。才二十岁的年纪,竟也有一种老成持重的气度在。还怕沈照不同意,直接反问道:“难道咱厂里还有比我更适合的人?”

能顶用的人太少是沈照最发愁的事,但这种事急不来再发愁也没办法。经历了十年特殊时期,别说是他们上桥村人才断层就是整个华夏都是如此。当然了她也不是不信任顾天朗,而是现在治安不如几十年以后万一路上出个什么事不好交待。

最后还是顾承平拍板,让孙子出去闯闯也好。再就是看看有没有合适的能干人也带上,不怕多花钱,现在他算是明白的茶厂的摊子越大越需要能做事的人,总不能啥事都靠阿照自己跑。

老爷子既是茶厂的当家人之一也是顾家的大家长,他决定的事就是卢二妹再不乐意也只能认了。

“这孩子同一次出远门,没个大人跟着怎么能行。要不咱和爸说说,你也跟着去?”她怎么想怎么不爽快,茶厂越来越好儿子虽然也是没日没夜的忙,可再怎么忙也在自己跟前。这好端端地又是去羊城又是跑沪市的,万一有个什么三长两短她找谁哭去?

顾建新看儿子太忙干脆把收卖点的事接了过来。天气渐热田里的黄鳝也都从洞里钻了出来,沈照和水产公司的合同还签着呢,这一年上万斤的量能赚不少钱。他这几天忙到昏天暗地,听说儿子要去外面跑业务也只交待了句早去早回就坐在竹椅上打起了瞌睡。

先前卢家大哥想进茶厂的事被顾承平一口否了,卢二妹早就积了满肚子的怨气。现在儿子要出远门更是不乐意,看到自己老公像个没事人一般顿时火气直冒:“我和你说事呢,能不能上点心?”

顾建新被媳妇戳醒,脑子里一片浆糊,“他都多大的人了,出门办个事还让我跟着像什么样子。上次老爷子去羊城他没赶上你不是呕了好些天?这次不是机会正好怎么又不行了?”

卢二妹急了,这能一样吗?上次老头子出门县里专门来人接送,来去还都是坐飞机。可这回呢?听人说坐火车得一天一夜这路上要有个三长两短,她可就这么一个儿子。

顾老太知道儿媳妇的德性,本来想装作没听见让他们自己去吵吵。哪知道她越说越不像样,不得不站出来发话:“你男人早上四点多就出门了,别折腾了让他歇会儿吃晚饭。天朗的事你自己和他说去,如今他在茶厂也说得上话要真不想去他阿爷还能逼他不成?”

卢二妹被自家婆婆顶得哑口无言,儿子要是真能听她的话哪需要在顾建新面前抱怨?她张了张嘴想再多两句,看清婆婆的神色只能灰溜溜地进了厨房。

晚上吃完晚饭顾天朗照原本准备往常那样回房看书,顾承平敲了敲手里的旱烟杆把人叫住:“你去投广告跑业务的事准备得怎么样了?心里有些盘算没有?”

白天当着外人的面他没敢问出口,不仅是孩子大了要面子还有就是公是公私是私,孙子在那个位置上就得出点力。人家阿照一个女人家还能单枪匹马跑出国呢,年纪比天朗也大不了几岁,真要说困难,人家就没有困难吗?

顾天朗现在经的事多,人也沉稳不少。猜到阿爷只怕也是担心自己,就干脆搬了把椅子坐下说起了自己的打算:“沪市那边阿照之前和人联系过,价钱都谈得差不多了。我过去只要签合同就行,到时候厂里帮忙汇款结账。就是这个代理商没有一个头绪,阿照姐说到时候教我几招试试火候。羊城那边要我自己找电视台谈,但是有人帮忙牵线。反倒是代理商不难找,之前展会的时候咱的茶叶就在那边卖过。”

看到孙子做事不缺条理,顾承平点了点头,“咱还是得带几个能当用的人出来,不然总依赖我们自己只怕会累死。我有村里的事要管,你阿照姐姐也忙得不行,茶厂的事还得你看着。你好好想想,咱厂里有没有合适的人?”

顾天朗挠了把头发,难得露出几分为难:“厂里没发现有哪个特别合适干这个的,不过村里倒是有人想和我一起去。”

听到这话的卢二妹眼睛一亮,想也不想就把话接了过来,“天朗,反正你带别人也是带不如把你大舅舅也带上吧。有个自己人跟着,阿妈我也好放心。”

自从上桥村好起来以后,顾天朗对自己的亲舅舅家越发不感冒。不是他乍然富贵看不上穷亲戚,而是卢家人总想走捷径。

这两年肉价看着涨,他劝舅舅多养几头。连垒猪圈的砖都帮忙拖过去了,可人家嫌脏不肯干反倒是把那些砖头卖了一个好价钱。他爹收黄鳝忙不过来,就想把大舅哥叫上。这工钱他们顾家人自己掏了,村里人也不会有什么话说。可人家嫌钱少,喊了几次都不见动。眼看着现在村里越来越红火,三叔想拉他一起搞个拖拉机车队。他手上倒不缺钱可没时间管,阿妈过来说干脆给舅舅管。好家伙听说要天天开着拖拉机出门帮忙运货,觉得日晒雨淋的太累说什么也不干。

这样几次折腾下来,顾天朗对自己的亲舅舅是彻底死心。听到亲妈又说起这事,咬了咬后槽牙说了句不行!

卢二妹那叫一个气啊,追着儿子骂:“咋个就不行了?别人都能去,你舅舅怎么就不能去了?”

“人家自己不拿工钱不说还自己掏腰包,这事舅舅愿意吗?”

卢二妹只当儿子在唬她,怎么肯信。

这人得蠢成什么样子,才会倒贴钱去帮别人跑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