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墨 作品

第888章 师兄弟们攀谈

孔兴礼从聚丰德离开的事,对聚丰德并未造成多大影响,毕竟苏老师傅还在聚丰德。

甚至聚丰德宣布苏老师傅重新出山的消息,让聚丰德生意一下子还好了不少。

当然,苏老师傅重新出山并不是要一直自己干,是为了扶上新的掌勺。

孔兴礼走后聚丰德的新掌勺,也是这次参与了“国际鲁菜大师名厨挑战赛”的大师傅。

甚至还是十六位优胜名厨中的一位。

冯正明和师兄们坐在一起聊起这位大师傅。

曹志国有些感慨:“聚丰德果然还是底子厚,没想到这刘崇志竟然也是从聚丰德出去的,是苏师伯的徒弟。”

李辉东作为大师兄,在泉城的时间更久,倒是对刘崇志有些了解。

“刘崇志当初算是和我一期的学徒,不过我进了燕喜楼,他被分到聚丰德的,后来他就回自己老家的单位里去工作。

这次比赛上看,他的手艺确实没有落下,反倒是提升了不少。

而且看起来他在家乡单位,也在自己研究一些新东西。”

还没回德州的二师兄陈泽志算了算说:“和大师兄你一起当学徒,那今年也有快五十了”

李辉东笑呵呵:“对啊,快五十了。”

陈泽志也笑了:“我们也都老了。”

李辉东感慨:“还记得当初进燕喜楼当学徒,那时候真是什么都不懂,成天被训,虽然师父脾气好不动手,但其他大师傅可真是要动手。”

陈泽志:“大师兄你没怎么挨过打,我进去当学徒的时候,可是没少挨打。”

三师兄杨斌忍不住开口:“你们挨的打,可都没有我多。”

陈泽志笑呵呵看向杨斌:“你挨打那可是你自找,谁让你总喜欢自己改手艺你一开始总想着偷手,你不挨打谁挨打”

这话让师兄弟们都忍不住笑起来。

李辉东接着又说:“当初燕喜楼多风光我和老二、老三进去的时候,燕喜楼大师傅就有五个,还有高级厨师十几个。”

陈泽志接话:“是啊,当年的燕喜楼人员配置一点不会输给聚丰德。”

冯正明知道,师兄们口中那时候的燕喜楼,还属于国营阶段。

那时候的燕喜楼、聚丰德、泰丰楼、聚宾园真是泉城最风光气派的大酒楼。

而且那时候看似是大酒楼,实际上菜价也并不算高的。

属于真正意义上大众酒楼,泉城里随便一家也吃得起燕喜楼。

后来开始有人承包,私有化之后燕喜楼逐渐变了味。

尽管承包燕喜楼的人把颜老师傅留下。

但采买和定价都被对方把控。

颜老师傅很多时候真的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采购的人买回来各种烂菜和不好的肉类。

颜老师傅根本就不敢用。

多数时候颜老师傅带着冯正明他们一帮徒弟,都需要进行很仔细的筛选,才能够筛选出可以用的原料。

这种情况下,颜老师傅纵然是再有手艺,也根本就无从施展。

最终燕喜楼走向没落,一度被泉城很多人嫌弃。

在燕喜楼关张前,冯正明的师兄们也都差不多散出去。

大师兄那时候已经在承包啤酒厂食堂。

二师兄也去了外地的单位。

四师兄也是早就南下去谋求更好发展。

六师兄回到烟城的酒楼去了。

燕喜楼关张前,后厨里也就冯正明和三师兄、五师兄陪着师父,还有一部份的学徒和杂工。

因为那个时候的燕喜楼,多数时候一天都没有生意。

可以说燕喜楼的倒闭实属必然。

只是燕喜楼本不该倒闭。

当初如果燕喜楼能交给颜老师傅带着徒弟经营。

应该还是能把燕喜楼给支撑下来。

可惜没有什么如果。

颜老师傅一生不喜欢跟别人争抢,他只想好好做菜,好好教徒弟做菜,把他从前辈那学到的手艺,更好的传承有序下去。

但时代不同了,颜老师傅的默默坚守终究敌不过时代大潮。

所以颜老师傅再次回到泉城,不再去干涉徒弟们的发展。

过去的颜老师傅必然不会让儿子打出颜家菜招牌。

现在颜老师傅也明白这是市场需要。

师兄弟们话题回到刘崇志的身上。

“刘崇志回到聚丰德,应该能很快填补上孔兴礼离开带来的影响,聚丰德依然还是我们汇泉楼最大的竞争对手。”

听到曹志国的这话,李辉东笑了:“不用把聚丰德当成是对手,泉城地方足够大,这几年来泉城游玩的人也多,我们任何一家都不可能接下那么多顾客。”

冯正明赞同大师兄的话:“没错,汇泉楼只要干好自己的就行。”

杨斌突然问:“正明我听说孔兴礼这次带人也是去沪城,你们是不是会成为竞争对手”

冯正明依旧是回答不会。

“三哥,挖走孔兴礼的人,要让他带人去沪城开一家高档鲁菜餐厅,他们面向的顾客跟我那四家店面向的顾客就不是一群人。”

听到高档鲁菜餐厅,杨斌很自然想到程国胜回来重新开业的聚宾园。

“是不是跟程国胜的聚宾园一样那种餐厅真的可以做起来吗”

冯正明:“在沪城可以。”

不用冯正明解释,二师兄帮忙给出解释。

“沪城毕竟是商业中心,那边汇聚的大老板很多,那些大老板商务宴请的时候,就讲究一个牌面,他们很多时候压根不在乎吃的是什么

他们要的是那个派头,只要餐厅的档次够高,而且里面各种装修也足够好。

那些大老板就会愿意去订桌进行商务宴请的。

所以孔兴礼他们去沪城做,确实是很好的选择。”

杨斌想了想,忍不住笑起来:“那程国胜不是亏了”

李辉东:“不至于亏,毕竟他现在聚宾园,也算是我们泉城第一家那种高档的酒楼,也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冯正明此时才开口:“大哥说的对,以后国内的经济越来越好,泉城肯定也会有大老板来,也会需要一些商务宴请。

聚宾园或许现在看生意不咸不淡,但以后说不定还真的会成为很火的酒楼。”

五师兄忍不住笑着说:“那也要他能支撑到以后啊”

冯正明:“五哥,他应该能支撑下去,这次比赛他总分第二呢,他背后投资人给他足够的宣传,应该会让聚宾园的生意好起来。”

这话让曹志国愣了一下,不过随后也是颇为感慨叹了口气。

“还真是,以前我们跟着师父,就只知道把手艺学好,把菜做好,让顾客吃好吃饱,这样顾客还会再来。

现在就不一样,我在京城的时候,就发现很多餐馆酒楼,做的菜压根不怎么样。

可他们都很会宣传,各种宣传吹嘘真是铺天盖地。

然后可以吸引大批的人去吃,好多馆子和酒楼就靠那些吹嘘宣传,硬是能把手艺味道好的馆子和酒楼给顶死。”

师兄弟们都比较感慨。

现在国内的经济环境确实越来越好。

无论是谁只要肯努力,好像就都能赚到钱。

有了钱大家对各方面的要求也会提高。

只是过去大家都是讲究一个实在。

可现在反倒是都开始讲究一个名气和面子。

我要吃的馆子和酒楼,那必须要有足够的名气,要有名厨掌勺,餐馆和酒楼里的装修布置也要上档次。

尤其是那些逐渐有消费能力的老板们,更加是有一种不求吃好,只求吃的够贵。

所以现在的厨师,不但要会做,还要懂得宣传自己。

当然,冯正明已经不在此列。

他现在的名气有些太大。

可以说他的所有店,包括是汇泉楼,人家都是冲着他来的。

哪怕知道他不在店里,但知道店里的菜都是他设计,并且是他手把手传给店里掌勺,那人家顾客就愿意买单了。

还有一个原因是,冯正明的所有店,价格上始终都是处在一个平均稍微偏上的水准。

这样的价格是,对那些老板来说是绝对的物美价廉。

哪怕是像汇泉楼,对一些普通的家庭,也是凑个份子就吃得起。

何况一年到头,谁家还能不请个一两次客呢

这么一两次客,多点钱也没有人会在意。

关键就是要让请的客人吃好嘛。

所以汇泉楼自然会成为泉城大多数人首选。

毕竟冯正明这位状元的师兄在掌勺,大家也都觉得味道不会差。

冯正明听完师兄们感慨,笑了笑对师兄们说:“这次比赛结束,师兄你们不用担心,我会帮你们宣传,汇泉楼有大哥和五哥,老铺那边有三哥,二哥在德州。

你们几家店的生意肯定不会差的,咱不跟程国胜争那些讲面子的大老板,就做好一般家庭的生意就行。”

师兄们顿时都笑起来,大家也都觉得冯正明说的没错。

没有必要去跟着程国胜学他那套。

汇泉楼就是要有汇泉楼自己的风格。

保持传统,融入冯正明这位状元的创新。

这就是汇泉楼的特色。

真要说需要汇泉楼做高级菜,李辉东和曹志国也是能做的。

别说是传统鲁菜中经典的葱烧海参,就是做燕窝鱼翅龙虾他们也可以做。

所以即便是不去宣传,到泉城一问,肯定也会首推汇泉楼。

李辉东听后笑呵呵:“正明你不宣传我们,你的名气也足够保证我们的生意。”

冯正明:“那不一样,我是我,师兄你们也需要把名声打响,毕竟你们怎么也都是鲁菜里的大师傅。

师父他们年龄越来越大,鲁菜是需要师兄你们一起撑起门面的。”

杨斌问:“那你呢”

冯正明:“我我当然是努力在外面宣传我们鲁菜,让大家愿意来泉城吃正宗鲁菜,来了解我们的鲁菜。”

小师弟这话,让师兄们也挑不出任何毛病。

老师傅们大多年事已高,就像是苏老师傅现在虽然重新回归后厨。

可苏老师傅也不可能再像是过去那样去道道菜都亲自经手。

其他老师傅们也都是相似的情况。

所以要保证鲁菜的传承,不让鲁菜口碑跌落,确实是需要李辉东他们这些大师傅们撑起门面。

不能是冯正明从沪城吸引来人,结果到了泉城发现根本吃不到正宗鲁菜。

那即便是冯正明再如何的努力,也不可能一个人扭转鲁菜口碑。

李辉东笑着开口:“行,就按正明说的,我们负责把手艺坚守好,剩下的事情交给正明去做,不能给正明丢份。”

其他人听后也都笑了起来。

这一场师兄弟们之间的聊天,也算是确定了之后冯正明他们的发展。

汇泉楼算是正式交给大师兄和五师兄。

齐鲁各地的干饭铺分店,则是二师兄、三师兄、六师兄分别负责。

冯正明的重心依然放在沪城,继续加大力度宣扬鲁菜。

“对了,二哥、三哥、五哥,你们是不是也该收些徒弟了”

这话让几位师兄一愣。

冯正明接着解释:“现在六哥那边徒弟已经不少了,大哥身边有杨鹏,还有张磊在我那边,而且大哥也已经准备再收两个新徒弟。

三哥你也就收了孙海一个人,他现在还在沪城,所以三哥你也该再收新徒弟。

二哥、五哥你们也要收徒弟,手艺是需要人传承下去的。”

被冯正明这么说,几位师兄思考片刻也都点头认同。

“是该收几个新徒弟。”

“我在德州也相中了两个,准备再考验一番,如果品性可以,我就收下了。”

“那我也观察观察,看看汇泉楼新的这批青年厨师里,有没有好的。”

大师兄突然开口:“正明我们新收的徒弟,你这次可不能全都给调去用,要让我们身边也有徒弟在的。”

大师兄这话让其他师兄也都纷纷点头认同。

冯正明绷不住笑起来:“哈哈哈,好的好的,大哥这次你们徒弟就跟着你们嘛。”

三师兄则提醒:“正明你也该收几个徒弟,我觉得夏蕙真的不错,还有管伟也可以。”

其他师兄也都认可,觉得夏蕙和管伟跟冯正明这么久,确实可以收徒了。

冯正明想了想:“我也要再观察一下,这样,等明年,明年我可能也会在沪城再开一家店,到时候找个契机,让夏蕙和管伟拜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