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前夕,香江著名投资集团“刘氏海外投资”的掌舵人刘述栋先生展现出一贯的慷慨作风。
他不仅为全体员工安排了为期三天的带薪假期,更精心准备了丰厚的节日福利——每位员工都收到了沉甸甸的现金红包,以及包装精美的中秋礼盒。
这份暖心的节日馈赠,充分体现了这位商界领袖对员工的人文关怀。
马忠要回燕京,他的老同事包叔又一次开车前来送他过关。
从香江开车入关,经过宝县湾大桥时,迎面便可见巍峨雄壮的华润“春笋”。
每次路过这里,包叔都会紧锁眉头地说:“路冲煞,少财败运有灾祸。”
此时,马忠都会半开玩笑地回应他:“那是你们香江人的角度。”
“后生仔,就系后生仔!”
这是包叔的口头禅。
包叔,是一位土生土长的香江人,出生于50年代初,年轻时赶上了香江的大时代。
历经近五十年,包叔波澜起伏的一生写满了关于香江的传奇故事:
豪门争斗、庙街、古惑仔、香大高材生、“今夜不设防”、中环金融高富帅、移民潮、破产。
当然,还有狮子山精神与皇后大道东的叛逆……
马忠与包叔相识已七八年有余。
那年,马忠第一次来香江,在铜锣湾扫货时,发现手里的港币不够,便急于换钱。
突然,一个身形细长、两鬓白发的老人出现在他面前,此人正是包叔。
初见包叔,他已年近四旬,神态略显憔悴,但依然保持着香江男人固有的整洁、礼貌与讲究。
马忠上前用国语询问包叔钱币档口。
与不少香江人一样,包叔不会国语但能听得懂。
热心的包叔亲自带马忠去了一家实惠的兑换店。
为了感谢他,马忠随手拿了一盒刚买的甜点送他以表谢意。
包叔以糖尿病不宜吃甜食为由婉拒了,但他们彼此留下了联系方式。
包叔平日说粤语,能操一口非常纯正的英式英语。
马忠那会儿还不会说粤语,但基本都能听得懂。
就这样,马忠说国语,他说粤语,偶尔说点英文,他与包叔这么多年来相谈甚欢。
包叔本出身也不凡,他生于船运世家,不是那个包船王家,但也有点宗族关系。
据他描述,其祖上在香江开埠时便开始经营船运生意。
此后百年代代承袭祖业,到其父亲这辈,包氏商船已遍布从香江到倭国、婆罗洲、y国、美利坚国的航线及码头,家世显赫一时。
包叔出生这年,李家成依靠省吃俭用积蓄的7000美元,在筲箕湾创办了长江塑胶厂。
李照基刚开始做黄金及外汇交易,尚未崭露头角。
“船王”包宇才刚到香江一年,与人从事物资贩卖生意,尚未涉足船运。
用包叔的话来说就是,他父亲纵横四海时,还没包宇刚什么事呢。
那包叔为什么能与马忠这小年轻成为忘年交?
这其中与马忠是燕京人也有很大的关系。
原来包叔的母亲,王氏,就是出来自于“北平”,她出自大户人家,“毓秀名门,端庄雅致,温良聪慧”。
马忠初见包叔母亲时,这位老人家已过六旬,但依然精神饱满、雅惠持重,不愧为“大家闺秀”。
当年战争爆发,北方沦陷,王氏家遇不测,双亲离世,十几岁的她跟着哥哥带上家里所有的盘缠,从北平一路颠簸逃到香江。
刚入香江时,一路奔波且感染风寒的哥哥便去世了。
此时,已是身无分文的包叔母亲,遵照她父亲的信函以及嘱托,找到了包氏家族并请求予以收留。
包叔的父亲收留了王氏,并根据《大清律例》将王氏纳为二房太太。
当年,港府为了更好地治理香港,一直沿用了《大清律例》,直到1972年才彻底废止。
根据这部法律,香江男人可娶妻纳妾,可有多位合法妻子。
不幸的是,包叔尚未入学,其父亲便离世。
父亲刚走,包氏家族便上演“豪门争斗”,包叔叔伯与包氏遗孀们争权夺财。
最终,无依无靠的王氏被扫地出门,包家只留给王氏一间小屋——位于港岛皇后大道西段,今招商局大厦后面——供其下包氏子孙居住。
离开豪门深似海,从此,王氏带着四个孩子成了真正的“港漂”。
那年包叔7岁,下面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
不过,包叔母亲勤快能干,凭借拿手的倭国料理、鲁菜以及缝缝补补的手艺,她很快在庙街学会了如何营生。
庙街,位于九龙油麻地,因后天庙而得名,是最具香江特色的夜市街道,被称为香江的平民夜总会。
但是,当年这里长期混乱不堪、鱼龙混杂,像什么流民、d鬼、p客、j女、古惑仔、非法移民、摆摊小贩大量聚集于此。
这里有香江著名的“一楼一凤”,像什么“凤姐”、“北姑”、“婆罗妹”、“佛国妹”、“湾島妹”,在密密麻麻的老式广告牌下“企街”拉客。
这么多年,人们看到的香江警匪影片便常取景于此。
去年有部“亚太影视公司”拍摄的电影《金鸡》就很好地给展现了“一楼一凤”、唐楼文化以及香江底层混乱的市井生活。
剧中,吴军如饰演的“老鸡”阿金在庙街银行柜员机前,遭遇曾至伟饰演的阿邦持刀抢劫……
在电影中,庙街俨然是一种独特的香江城市文化。
“亚太影视公司”是“刘氏海外投资”旗下控股的大型影视集团,市值26亿港币,是亚太地区最大的影视集团。
该公司旗下汇集了像刘锝华、周运发、周行驰、程龙、梁朝伟、金正武、林清侠、吴军如、任大华吴蒙大、吴镇宇、欧阳震华、张果荣、梁佳辉、郭福城、许冠文、万梓良、古添乐……等几十位大明星。
《金鸡》是“亚太影视”为了力捧新人吴军如而创作拍摄的影视作品,没想到该片一上映就一炮而红。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45岁的“老鸡”阿金(吴军如饰)在银行柜员机查询账户的余额时遭到内地来港的阿邦(曾直伟饰)持刀抢劫。
阿金非常配合的交出银行卡,但里面只剩下可怜的982港元。
不过她告诉阿邦如果他还有18港元存到这个账户上,才能取出这卡里面的钱。
而阿邦根本没有银行户口,他的抢劫也是迫不得已的,这样一个辛酸的雨夜,同样落寞的阿金与阿邦促膝而谈,阿金向阿邦讲述了自己20年多年以来的辛酸苦辣,也透出了香江20多年的历史与变迁。
70年代,阿金作鱼蛋妹的月收入可达7000多港元,而银行职员月薪不过1680港元而已。
80年代初,她在大富豪夜总会作小姐,却傻傻的怀了身孕;
经济腾飞的时候,她的生意也非常好,如今经济滑坡了,作为香江市民一份子,她也要义不容辞的与大家共渡难关……
当故事结束的时候,阿邦望着阿金,忽然觉得很温暖,他把银行卡还给阿金,两人互道珍重、握手告别。
新的一天,当阿金再次把银行卡插入提款机中,却发现这张只剩98港元的卡中突然有了90万港元,原来是当初借她钱的“情人”终于连本带利的还钱与她,也给她的生活带来了新的理想和希望……
但现实中,庙街却是最底层人的生存方式,甚至是唯一的苟且的生存方式。
这里,最体面的工作或许是摆地摊。
当年包叔的母亲就是在庙街以摆地摊营生。
直到二十年前,港y政府才正式承认庙街的摊贩经营,并划定了“小贩认可区”,规划了600多个摊位。
从此,庙街摊贩合法化,并成为香江独具特色的市井文化。
不过这里虽然正规商业化了,但是治安环境依然混乱不堪。
马忠记得去年大年初一的晚上至初二早上,旺角这里就曾经爆发过严重的b力冲突事件,因庙街小贩问题而引发的。
就在两天前,马忠与包叔还在庙街买回家的礼物。
包叔还跟他说,以前这里是有规矩的,不敢乱搞。
当时,作为家里的老大,包叔经常在庙街帮母亲打下手。
一次,庙街古惑仔按例来收月“毛诗”(利是,实为保护费)。
包叔与古惑仔砍价,一位“堂主”觉得这小孩挺机灵,就让其在“大档”(d场)做事。
那会儿的包叔年轻,记忆力出众、心算能力强,在大档帮人跑腿换钱时,干得是有声有色。
因此,包叔很受“堂主”器重。
当年,他跟的这位“堂主”在油麻地这里很有实力,手底下有几家d场和夜总会,算是一个排得上号的“话事人”。
包叔说,一次他去当时的高级场所——重庆大厦(位于尖沙咀,今为南亚裔聚集地)办了一件好差事,“堂主”很开心遂即收他为干儿子。
奇怪的是,他干爹当年并没有让包叔拜堂入社团,而是资助他读书,严禁其沾染黄dd。
作为一名香江警匪片“堕落者”,马忠非常喜欢听包叔给他讲述当年他混迹九龙城寨的故事。
九龙城寨,位于九龙、启德机场的北面,属于三不管地带,是一座深不可测的围城。
当时城内居住着两三万人,通行《大清律例》和黑道规则,d贩、罪犯、古惑仔混迹于此。
今年,“亚太影视公司”就以周行驰为主自导自演拍摄的一部新电影《功夫》正在九龙城寨热火朝天的拍摄。
《功夫》是“亚太影视公司”成立以来投资最大的一部电影,总投资5750万港币,创造了亚太地区影视业的新纪录。
有意思的是,为了拍摄这部电影,周行驰还非常尊重金甬先生的版权。
周行迟主动给了金甬6万元的版权费。
这一举动引起了金甬先生的疑惑,因为《功夫》并非是改编自金甬的任何小说。
周行迟在创作这部电影时并没有使用金甬先生的原著。
然而,周行驰解释说,电影中会出现一些名词和招式,如“降龙十八掌”和“小龙女”,已经成为了文化符号,版权属于金甬先生。
金甬先生听后非常开心,两人还一起对剧本进行了修订,并最终达成了协议。
周行迟支付给金甬先生60000元版权费后,金甬先生却将这笔钱捐给了慈善机构。
金甬老先生是武侠小说界的巨匠,他的作品《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天龙八部》、《鹿鼎记》现等都成为了“亚太影视公司”制作的经典武侠影视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带给了观众们无尽的乐趣,也使得很多演员获得了成功。
周行迟跟金甬是老朋友,他们就是因为《鹿鼎记》而相识的。
其实,周行迟这样的行为不足为奇,在“亚太影视公司”里比比皆是。
“亚太影视公司集团”非常重视版权,早在成立之初,就开始以白菜价大量囤积影视歌曲书版权。
公司有这样的企业文化,就深深地影响了所有员工。
还有一部“亚太影视公司”出品的老电影《追龙》中,“跛豪”程龙舍命救雷洛(刘嘚华饰)的那场经典打斗戏就发生在九龙城寨。
马忠曾问包叔,是否见过真正的“跛豪”和“五亿探长”雷洛。
包叔说,九龙城寨藏龙卧虎,其实有很多“豪哥”,但凡能在城寨混的皆为人中凤。
李晓龙、周运发、周行池儿时都常去城寨。
现在,包叔母亲在庙街生意也做得稳当,一家五口虽不富足但日子过得安稳。
包叔母亲一辈子念叨自己是燕京人,但令人奇怪的是,她自始至终都没回过燕京,甚至这十几年来隔壁的宝县发生了什么她全然不知。
或许,包叔母亲的燕京早已梦碎;亦或,与大多数香江人一样,他们对内地、宝县知之甚少。
包叔曾经正就读于皇仁书院,年轻人对打打闹闹兴奋不已。
但是,他干爹却严厉压制他某些极端的想法,督促其好好读书。
皇仁书院,位于铜锣湾、靠近维多利亚公园,是香港江最早的官立学校,孙先生曾在此就读。
经济学家张五常,也曾在皇仁书院短暂学习。
皇仁书院,外语授课,包叔的纯正英式英语就出自于此。
包叔出自江湖,跟着干爹混迹于庙街、九龙城寨,但干爹却将其推向“庙堂”之路。
六八年仅48岁的总探长吕乐蹊跷退休。
这一年,包叔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香江大学。
包叔的干爹高兴坏了,他在庙街大摆宴席,堂口所有弟兄都来给干爹和包叔庆贺。
干爹端起酒杯大喊:“谁说庙街都是古惑仔,今天我们出了一个状元。干!”
那晚,他干爹烂醉如泥……
进入香江大学后,包叔开始展露出头,他帅气俊秀,长发飘飘,口才出众,积极组建社团,是港大明星式的“意见领袖”,也惹得众多女生倾慕。
下一届的一个学妹最终和包叔走在了一起。
但是,很少听包叔说起他的妻子。
用包叔的话来说,他是当年港大的激进分子。
包叔非常热衷于发表所谓的“z见”,在学校,在街头,在报社,积极表达自认为很成熟的主张。
包叔讲得最多的就是奔港潮。
可能是母亲从北平来到香江的经历深深地影响着包叔,他对奔港者无比同情。
在港大时,包叔经常上街发放传单,告知市民保护、收留奔港者,给奔港者提供尽可能的帮助。
他经常号召同学一起给奔港者送去衣物和饮水。
就是这时,他开始关注河对面,对一河之隔有着莫名的好奇。
港大毕业时,所有同学都认为,这位优秀的学霸、“激进分子”应该进入z坛,成为一颗“z治新星”。
包叔认为,在当时的港英政府中,所谓港人最高的z治成就便是之前吕乐的总探长一职。
当时,包叔确实慎重地考虑过进警署成为一名警员,但最后他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知道此事后,他干爹大为不快,或许包叔顾忌干爹的身份。
马忠曾经开玩笑地跟包叔说,如果你当时进入警署,你可能就是《无间道》中的刘建明,你干爹可能是韩琛。
《无间道》是“亚太影视公司”拍摄警匪片的又一力作,该片一上映,便打破了亚洲各国的票房记录。
总票房达到了45亿港币,让“亚太影视公司”赚的盆满钵满,其在亚洲地区地风靡程度不亚于当年的《上海滩》。
自从第一部《无间道》大获成功后,“亚太影视公司”正在酝酿拍摄第二部。
因此,该片主角刘建明、韩深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包叔也开玩笑说,他应该是第二个“乐哥”,但干爹成不了“豪哥”。
当时,香江的z坛极为微妙,吕乐退休,传言港府要整顿警署系统。
但古惑仔依然大行其道,没有人相信,港府能够抓完所有的问题警员。
事实上,包叔毕业的那一年,1972年,是香江历史的转折点。
这一年,李家成、郑玉彤二人的公司同时在香江上市,从此香江开启“四大家族”、房地产与金融雄起的大时代。
从包叔毕业开始,香江开始转向,经济开始腾飞,股市、楼市、金融、商业、航运、贸易开启了长达二十多年的大牛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