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振 作品

第30章 筹划大事

陈矫开口问道:“大将军是要说追封张郃的事情?”

曹真点头:“一为追封,二为谥号。?秒+漳*节?晓′说`徃_ -耕~薪!最+哙+这两件事情我们拟一个方案来,快马报给陛下,应该能在夹石附近追上陛下的御驾。紧赶慢赶,应该也能来得及送往洛阳。”

陈矫自从入阁之后,无论是日常处理政事,还是在内阁会议上、在陛下书房议事时的发言,都堪称积极主动。可以说,每当东阁二人要发话的时候,陈矫总是抢在司马懿的前面。

这种事情,是不好说些什么的。只不过一些先后次序,又不涉及工作范围、职务以及圣心这种根本的事情,司马懿若要去问,就会显得自己过分狭隘,因而只能被动接受着这种情况。

加之他与陈矫关系又好,陈矫入阁还是由他本人举荐而成的。司马懿也常常以自己位尊、陈矫年长、他初来乍到等理由安慰自己。

接着曹真的话头,司马懿轻咳了一声:“大将军既然提出此事,心中可否有了想法?不妨说一说,毕竟张郃在关西多年,也算是大将军的旧部。”

曹真道:“张郃效力大魏三十载,辛劳无数,理应追封。虽说太和一朝没有追赐的先例,但张郃乃是征西将军,用他在开这个先例未尝不可。”

“追封骠骑将军,谥号壮侯,你们三人以为如何?”

“董公?”曹真侧脸看向董昭。

董昭倚老卖老,指了指司马懿和陈矫二人:“东阁先说。”

司马懿一阵无语,停了几瞬,开口说道:“大将军,骠骑是不是有些高了?在武官中的位次尽在大司马、大将军二人之下,过于殊荣了吧?”

陈矫这种事情上还是和司马懿有些默契的,开口补充道:“且不论位次够不够,单说这个骠骑,如今司徒、骠骑将军陈长文还在寿春待得好好的,就这般把骠骑的封号追封出去,会不会在礼法上稍稍有碍?如今骠骑将军是陈长文,车骑将军是卫公振,不若将卫将军追赠出去为好。,二!八!墈-书/旺~ .勉-废*悦+渎~”

曹真被司马懿和陈矫的一套组合拳打回来,面上略显出三分无奈之色,紧接着扭头看向董昭。

却不料董昭的话语更加直白了。

“大将军,若按老夫所说,是不该给张郃这个追赠的。前些年的武卫将军许褚,死后没有追赠,文聘、牵招、曹洪这三人死后也没有追赠。张郃生前位居征西将军,也足以彰显恩宠了。”

“老夫的意思是,壮侯这个谥号不错,内阁建议在封邑上多照顾一二,给张郃的儿子们多分一分,也就是了。”

董昭方才之语,实际上阐述了一个朝廷经常使用的施恩之举。

就拿张郃来说,鄚县侯、四千五百户的封邑,按照通常的规矩来说,应该是长子得到继承,其他的儿子们都为庶民。

不过对于张郃四千五百户、可以在朝中排上前几的封邑数量,若只封给一个儿子,实际上显得有些亏了。朝廷可以分出六百户来,给张郃的长子张雄袭爵三千九百户,给另外三个儿子每人各分两百户和一个亭侯的位子,这样不仅可以增益张郃家族的爵位,也可以告慰张郃之灵,皆大欢喜。

曹真本以为司马懿、陈矫二人杀价的情况下,董昭会帮着自己再争一争,却不料董昭直接挥起斧子,把曹真的追封建议直接砍没了,一时不由得有些气愤。

“董公,话不是这般说的。”曹真指了指陈矫:“就算不追封骠骑和车骑,追封个卫将军难道不行吗?张郃功勋卓著,若陛下再开太庙配享的话,张郃也板上钉钉要进去的。张郃忠于职守,死在了任上,这般经历还不值得追赐么?”

董昭依旧板着脸:“大将军,老夫的确不赞成此事。或许你们不知道,此前陛下欲要将卫公振的行车骑将军改成车骑将军的时候,老夫也是不同意的。?嗖`飕+小·税¢旺. \无,错_内¢容,”

“为何?”曹真诧异:“此事我倒没有听说过!”

司马懿和陈矫二人对视一眼,也将目光近乎同时挪在了董昭的身上。

董昭捋须缓缓说道:“大将军,所谓重号将军,乃是由汉武帝时的将军号沿袭下来。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就这四个将军号。按汉时的传统,重号将军多少带着些乱时辅政的权责在的。与之相比,大司马这个职位反倒不常设了。”

“大将军或许不知,昔日曹文烈辞世之后,陛下曾问我要不要将你改为大司马,被老夫劝谏阻住了,故而大司马一职现在近乎废却,再也没提过。”

曹真这下从惊讶改为愕然了:“大将军乃是武官之首,我从未想过要讨这个大司马的职位,不过董公到底为何要这样说?”

曹真刚才还有些愤怒之感,现在已经消失了。他察觉到董昭持续数年来做这件事,想来有他自己的一套理由在。

凭借董昭方才说的罢大司马一事,和此前令陆逊为镇西将军而非征西将军的事情,想来陛下也是支持董昭的。

司马懿也凑个热闹:

“董公有何高论?我等洗耳恭听。”

“我也一样。”陈矫同样说道。

董昭徐徐说道:“其实老夫一直觉得朝廷不该有这么多的重号将军。”

“就拿大将军来说。”董昭抬眼看向曹真:“大将军是宗室重将,身上的大将军之位是为了督帅诸军、稳定国本的,而非真正领兵打仗的军职,若大将军并非宗室,凭大将军之战功是当不得此位的。大将军,老夫此语对否?”

曹真却也不恼:“先帝和陛下就是要用我宗亲身份。”

“正是如此。”董昭继续开口:“其实自汉末之时,将军号就有些过于滥发了。老夫还记得早年黄巾乱时,卢植、朱儁、皇甫嵩三人率天下精兵围剿黄巾贼,统领兵员超过十万,也不过是三位中郎将的军职。”

“以老夫看,什么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这些重号将军都该裁撤,有一个大将军就足够了!征西、征南这类四征将军,只应臣子统帅大军替天子征伐时用,平时四镇和四方将军就足矣了,哪里用得着这么多重号呢?”

曹真此刻听明白了。

董昭并不是有意挑衅他的权威,相反,董昭对他的大将军位子还是尊重和支持的。只不过董昭是平等的对四征以上的将军号开炮,认为过于泛滥。

司马懿轻声问道:“董公当日是怎么建议卫公振封号的?”

董昭道:“公振又不在乎这种虚位,老夫建议监三州军事就已足够,但陛下不听,以卫公振封号要压过关西众将为由,拒绝了老夫的提议。”

曹真长叹了一声。他本想为张郃争取一下,却不料竟扯出董昭的这么多心思来,还都是大家从未听过的。

不过,这本就是锦上添花的事情,有则更好,若无也无伤大雅。

曹真道:“壮侯这个谥号总没问题吧?”

董昭点头:“壮字极为妥当。”

“附议。”陈矫应声。

“我也赞同。”司马懿道。

曹真停了几瞬,而后开口:“既然如此,就不要向陛下报追封的事情了,但司空的会议纪要上要将我们四人方才言论记下。”

“我笔快,尽皆记了。”司马懿点头。

“谥号壮侯,再分一千五百户来,均分给张郃另外三子,可好?”曹真又问。

若再提意见,那可就真成了与曹真过不去了。左右都是张郃自己的封邑,分给长子多些还是少些,与他们这些朝廷大员又没有多大干系。

三人纷纷同意。

“那好,壮侯,长子张雄袭爵三千户,另外三子各封邑五百。”司马懿顿了一顿,望向曹真:“也封在河北吧?”

曹真想了几瞬:“给些好地方吧,选些魏郡的亭。”

“好。”司马懿点头。

停笔之后,司马懿轻声说道:“我有一事要与诸位说一说。”

曹真、董昭、陈矫都看向了司马懿。

司马懿淡然说道:“如今洛阳北宫之中,皇子们开蒙进学之事是由太常韦诞来负责的。韦诞前几日从洛阳发信到了寿春,大略说了说皇子的进学情况。邺王、皇长子曹启天资聪慧,敏而善学。这是韦诞的评价。”

“诸位,你我同为内阁阁臣。有些事陛下或许没有想到,但我们还是要为陛下谏言一二的。皇长子曹启生于太和二年夏,虚岁六岁,已经开始进学了。”司马懿环视众人:“既然如此,国家大事是不是该筹划一下了?”

此刻众人的表情都显得有些怪异。

曹真显然听懂了,却闭口不言。董昭倚在椅子靠背的软垫上,目光显得有些呆滞。而陈矫则是低头看向了自己的桌面,同样没有说话。

三人竟不约而同的一般,等待着司马懿亲口说出那几个字。

司马懿轻咳一声:“诸位,大魏是不是该立太子了?立嫡立长,国家储君,这乃是国家根本大事,要不要提上日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