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韩起果真是如列国诸侯所认为的那样,实乃一位谦谦君子也?
嘿嘿,答案是否定的!
如果说,赵武以后的晋国在世界大和平环境下得到的是什么,那完全可以肯定的是,晋国收获了一个糟糕透顶的国内环境!
晋平公不理国政了,他只管吃喝玩乐。卿大夫们为自己的家族谋私利越来越露骨,包括韩起。
韩起首先看中的是一块土地,那便是州县。州县本来是周王室的土地,在今河南焦作市温县东北部的武德镇,后来成了晋国的领土,成为栾氏族人栾豹的采邑。
栾氏家族被灭族后,这块地便一时没了主。
当时赵武认为这块地应该属于自己,赵武的理由是州县原本属于温邑,而温邑本就是赵氏家族的封地,故应该是赵氏家族的。
但范匄和韩起都认为不应归赵氏家族所有,因为州县从温邑那里分出来已经过了很多很多年了。
由于国君不断分封土地给大夫的原因,一个县邑自从分为两块地方甚至更多地方的现象已经很普遍了。如果按照原本属于哪个县邑的逻辑去确定如今的归属,那是不合理的。
赵武是一个谦谦君子,他见两人说得都有道理,而且范匄当时还是中军将,韩起只比自己低一级。如果反驳的话,那显得自己与这两人争地了,传出去实在不好听,于是便主动放弃要求。
这下把范匄和韩起搞得很不好意思,最终就不了了之,暂时归国君所有。
赵武担任中军将时,赵武之子赵获曾经劝父亲趁机将州县给要了来,赵武当时便训斥了赵获。赵武甚至放出狠话,今后有谁敢再提州县归属的问题,处死!
那是公元前550年的事,到现在已经过去整整十年了。前中军将赵武有令,这块土地属于晋国公室,谁也别想惦记。
但韩起一当上中军将,便惦记起这块地了。
如果直接向国君要,那最有理由得到土地的肯定是赵氏家族,范氏家族也可能会来抢。而且赵武本来便有令,自己还能怎么办?
韩起是有办法的,他的办法便是移花接木。
这一招非常高明,我们来看看韩起最终是如何得到州县的。
韩起有一位郑国朋友,那是郑国六卿之一家族丰氏家族的郑国公子郑丰。郑丰凡是到晋国来,都会来拜访韩起,韩起每次去郑国,也会去看一下郑丰。
所以,韩起与郑国的丰氏家族可谓是有着相当的渊源。
前面说过,公元前539年,晋平公迎娶了齐国公主少姜。这对当时的江湖来说是一件大事,诸侯各国都来朝见祝贺,其中郑国便是国君郑简公亲自带着郑丰之子郑国大夫、公孙丰段前来朝见。
丰段是郑国前六卿之一的公子郑丰的儿子,郑国丰氏家族宗主。由于郑国的丰氏家族与晋国的韩氏家族有着深厚的渊源,丰段办完正事后,便向郑简公请假,携重礼赴韩起府中拜访。
韩起早就盼望着丰段来拜访自己了,见这位风度翩翩的郑国公孙前来,韩起热情招待了他。
堂堂晋国中军将居然没有半点架子,还如此看重自己,丰段非常感动。
“元帅,家父在世时,总是提及您,说您礼贤下士,晚辈好生敬仰。今日一见,着实令晚辈更加敬重了。”丰段不大会吟诗,但话说得很实在。
“是啊,你的父亲子丰是一位君子啊。你也不错,非常知礼。象你这样的人才,如果在我们晋国,那是要得到寡君重用的。”韩起道。
“谢元帅勉励。不过,晚辈这次随国君来晋国,除了吊唁君夫人外,国君还专门嘱晚辈求计于元帅。”丰段道。
韩起道:“哦,贵君侯有何难题?”
丰段叹口气道:“还不是楚国?楚国已经发来了通知,要求我们参加由楚国主持的国际会议。
这事我们很为难,参加吧,这不合弭兵会盟的精神。不参加吧,又怕得罪楚国。寡君和卿大夫们商议后,决定来征求元帅的意见。”
韩起略微想了想,对丰段道:“这事倒也不是小事。这样吧,你过两天陪着贵国君去见寡君,我先跟寡君商议好,给予你们明确的意见就是。
不过,寡君欣赏知书达礼的人,你要预先作点准备,给他一个良好的印象。”
丰段大喜,随即又愁云满脸道:“感谢元帅美意,只是只是晚辈实在不知要作何准备啊。求元帅指点。”
韩起故意叹了口气,看了看丰段道:“这样吧,你先去熟悉一下《诗经》中这几首诗,然后在朝见寡君时,适时将这些诗赋给寡君听。
一旦寡君高兴了,不但会答应你们参加楚国召集的会议,说不定还会赏赐你呢。”
说着,韩起想了想,亲自指点了朝见晋平公时郑简公以及作为随行大夫的丰段应有的礼仪,以及配套这些礼仪一些赞美晋平公以及晋国的诗歌。
郑国公孙丰段大为感动。连续两天,他都在背诵韩起指点他的诗经中的相关诗句,脑子里象放电影一样,彩排着与国君见晋侯的场景,把一切都了然于胸。
过了两天,郑简公果然得到了朝见晋平公的机会,他兴冲冲带着丰段去朝见晋平公。
晋平公端坐君位,两边侍从以及朝堂上以韩起为首的晋国公卿大夫们肃然而立,郑简公不免有些紧张。
外国国君朝见主公的情景,晋国众臣见得多了,如同郑简公这样有些紧张的多了去了,有的甚至紧张得连话都会打哆嗦的。
这就是超级大国之威仪啊,这让晋平公以及晋国众臣都有一种满足感。
此时,许多人也正想着,你郑国人不会出丑吧?
但郑国人没有出丑,只见那位年轻潇洒的郑国大夫公孙丰段,严格按照朝见晋国国君的相关礼仪,对答有序,谦恭有礼。
丰段不但一切都按周礼来,而且引经据诗,言语中无时不透露着对晋平公以及晋国的赞美,而且绝对是高大上的那种赞美!
这不但让晋国人大为欣赏,连郑简公也大吃一惊:什么时候这小子变得这么有学问了?
韩起看了看晋平公,见他对郑国人十分满意,尤其是对丰段的表现非常欣赏,于是出班道:
“主公,臣以为,现在是弭兵时期,楚国要召集诸侯会议也属正常,郑国如果不参加那是拂了楚国脸面。
况且,郑国讲礼,国君亲自来朝见主公,说明情况,主公还是答应了吧。”
晋平公点点头,其实,对郑国参不参加楚国人召集的会议他不关心,这事由韩起说了算。
他感兴趣的是那位英俊的晋国大夫,心道:我们晋国,那些懂诗书礼仪的基本都是老人了,年轻人能够象这位郑国大夫那样知书达礼的还是很少啊。
于是对郑简公道:“郑伯有福啊,身边有贤臣相助,这位公孙可不得了啊,寡人甚为喜欢。”
韩起心道:来了,可以了。
韩起立即接上道:“主公英明啊,这位公孙丰段,知书达礼,堪称年轻人的表率。主公何不予以奖赏,以此勉励我国公族子弟呢?”
晋平公一听大喜,还是元帅考虑周全啊,通过奖赏一个外国年轻人,来达到激励本国年轻人,引导一种爱学习、护周礼的氛围。
晋平公于是点点头道:“元帅之言,正合寡人之意,如何奖赏,就由元帅决定吧。”
韩起故作思索了一下,道:“主公应该还有一个州县之地,与郑国相邻,何不封赏给郑国公孙?”
州县?晋平公哪里还会想到有这么一块地。一般情况下,晋国新得土地都被公卿大夫们分光了,公室要地做什么?
晋平公当即便依韩起所言,赏赐州县给郑国大夫丰段。
满朝文武无一有意见,连范鞅都认为,这块地反正不是属于咱范氏家族的,你韩起爱做人情便做人情去吧,只要不给晋国其他家族,增强其实力即可。
郑简公哪里想到,这一番赴晋国吊唁晋平公已故夫人少姜,不但解决了是否参加楚国召集之会的问题,还白白得了一块土地!
回国途中,郑简公对丰段大加赞赏。但丰段心里有数:自己不能白白得了这赏赐,这一切都是韩元帅的好啊。
回到郑国自己家后,丰段立即主持召开了家族会议,会议决定:州县现在虽然属于丰氏家族了,但这块土地不得进行家族分封继承。
这毕竟是晋国的土地,郑国这样的小国,怎么可能拿人家盟主晋国的土地?
况且,这土地说到底,是晋国中军将韩起赏赐的,得找到合适的机会,将土地还给韩起元帅!
公元前435年,丰段找了一个距离实在太远难以管理的理由,专门拜访了韩起,正式将州县还给晋国。
韩起为此事专门去见晋平公,他装作非常为难的样子对晋平公道:
“主公,多年前,您将州县赏赐给了郑国丰氏。但丰氏现在将州县还给了我们晋国,还说一定要交给臣才放心。臣一时难以取舍,请主公决定吧。”
晋平公一听便乐了:“元帅那还有什么好说的?收下就是了啊,只是要给我们晋国就行了。”
几年前,自己以赏赐郑国人土地而教育本国大夫。现在,赏出去的土地又回到了晋国,晋国这不白白做了次人情又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晋平公认为自己太有水平了。
韩起就这样得到了州县。但得到了州县后,韩起并没有立即派出邑宰实施管理。
他将自己韩氏家族的封邑进行了排列,最后又动了一个脑筋,将州县与宋国大夫乐大心的封邑原县作了交换,适当损失了点面积,但将原属于宋国的原县给拿到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