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把孩子们撵走,让他们四处转转,然后跟着贾铨一起去拜见书院的院长和老师们。这一刻,贾铨仿佛看到了那些平时威风八面的家长们,此刻却像送孩子上学的普通父母,对着老师们点头哈腰,说尽了好话。
贾铨无聊地抱着贾兰走到院子里,问道:“兰哥儿,这里以后就是你要生活几年的地方,怕不怕?”
“三叔,我不怕!”贾兰回答道,“但还请三叔回家劝劝母亲,她昨晚一夜没睡,早上哭得特别伤心。”
贾铨点了点头,早上他在东府接待族人,还没去西府,但也猜得到李纨肯定哭得很厉害。于是,他笑着对贾兰说:“放心吧,兰哥儿,我会回去劝劝你母亲的。”
“别担心,家里有你妈照顾着,一切都好。你在这儿可得好好学,别让我们俩白费心。”贾兰听了这话,坚定地点了点头。
原本他还以为自己是最小的那一个,结果刚才一看,好家伙,至少有四五百个同龄人呢!这样一来,他也不用担心会被欺负了,说不定还能混个“大哥”当当呢。
贾铨凑到贾兰耳边,悄悄地分享着书院里的“内幕消息”。比如哪个老师喜欢什么,哪个厨子的菜最香,他的床位和座位都安排得妥妥当当的。虽然书院表面上讲究一视同仁,但特权这东西还是存在的。你看那些满脸堆笑的老爷们,不就是为了能让老师们多关照一下他们的孩子嘛!
不过贾铨倒不怎么担心这会影响公平,因为军训可是个能让大家结下深厚友谊的好机会。
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大人们纷纷寄语,希望孩子们能好好学习,将来能为国家效力,巴拉巴拉说了一大堆。吃完饭,上千个老爷们狠心地转身离去,身后传来数百个小家伙哇哇大哭的声音,直传到小路上。
贾铨看着牛继宗那红红的眼眶,忍不住调侃道:“呦!牛世伯,这是心疼儿子了?要不叫人把牛浣抱回来得了!”
“放屁!老子这是被风沙迷了眼,心疼个屁!”牛继宗嘴上虽这么说,但心里确实难受。牛浣今年才六岁,和贾兰一样,是他最小的儿子,哪能不心疼呢?但为了孩子的将来,他也只能强忍着这份不舍了。
一帮人围在一起,一边取笑牛继宗,一边又心疼自家的小家伙们。……
贾铨爽朗地大笑起来:
“今天咱们的酒楼和超市正式开张,我请客!大家随便吃!”
王子腾笑着骂道:
“你这小子,真是大手笔,全都是你的产业,吃起来当然不心疼。”
贾铨摇了摇头,认真地说:
“这可不是我一个人的,也是大家的。咱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能再像一盘散沙了!”
说完,他回头望了望书院,
那地方成了大家心中最紧密的纽带。
这一刻,所有人都跟着回头看了看,
这一刻,孩子们的哭喊声在他们耳中变成了两个字,
“希望!”
东城的云来楼和云来超市,
此刻人山人海,门外还排着长队等着进店。
经过半个月的现代宣传手段,
整个京都的百姓都听说了这个地方,
在寸土寸金的东城区,竟然开了一家平价超市,
里面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所需一应俱全,
连西城、北城、南城的居民都纷纷赶来,
天子脚下,百姓们可不含糊!
一个个手持满减优惠券,大肆采购。
一楼商品价格亲民,种类繁多,
入口和出口分工明确,
进去了就得一路走到头,从另一边出来……
原本只想买一样东西的,
结果一路逛下来,总会多买些其他商品。
二楼则显得高档些,
摆满了文房四宝、金银玉器等珍品,
贾铨领着一群人从后门直接上了二楼,贾芸和薛蟠正站在那里,热情地介绍着二楼的各种商品。这里出售的几乎都是用来送礼或是供高门显贵自用的精品,每一样商品都带有云来超市的独特标记。
薛蟠兴奋地指着摆放玉器的区域,说道:“舅舅,姨丈,你们看,这些玉器可都是请了顶尖大师亲手制作的。还有从南北各地运来的珍品,只要你们能想到的,这里应有尽有!”他又指向一旁的金银首饰,继续道:“这边的金银首饰也一样,都是请了顶级工匠专门设计的。我最喜欢这个‘一生一世’的戒指,简直是定亲的最佳信物!”
王子腾和贾政等人跟在后面,一路观赏。二楼虽然人不多,但明显比一楼要安静些,而且这里的东西从不打折,上来的顾客大多是身份显赫的贵人和读书人。一路上,不少熟识的人纷纷行礼打招呼,这也让更多人知道,这里是八公十二侯联手打造的产业。
时不时还有锦衣卫在楼内巡逻,哪怕平时没有专人看守,也没人敢在这里闹事。
定城侯府的谢鲸皱了皱眉,问道:“铨哥儿,这里的东西是不是卖得贵了点?虽然样式独特,但价格这么高,真的会有人买吗?”
贾铨还没来得及回答,贾芸便笑着解释道:“大人,这里卖的可不仅仅是商品,而是品牌和服务!每一件商品都有我们独有的印记和对应的无序编号,绝对无法仿造。”
“就算将来你们想把这些东西拿回来抵押,也比去当铺划算得多。这些东西都是非常保值的。”贾芸自信满满地说道。
“再说了,我们这里的售后服务绝对对得起这个价格,这在别的店里可是从来没见过的。比如这些锦缎,要是发现有质量问题,随时可以找我们退换。”贾芸继续滔滔不绝地讲解着现代的营销策略,听得众人目瞪口呆。
牛继宗摸着下巴,满脸疑惑地问:“这也能行?不过你这些锦缎是不是太少了?都已经卖光了,这个月就没货了吗?”
贾铨笑着点了点头,解释道:“好东西当然得搞饥饿营销。尤其是布匹这东西,全国的布商都盯着呢。京都就那四家大布行,每家背后都靠着个王府。每年几十万的银子流水,那可是好几个王府的财源!我要是大规模卖锦缎,得得罪多少人啊?少量出售,既能卖个好价钱,又不得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