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野追风 作品

第 3 章 摸金校尉

在东汉末年那个风云变幻、群雄逐鹿的时代,称霸一方的曹操为填补军费空缺,据说曾组建了一支专司盗墓的特殊军种。而这支部队的主管,便是大名鼎鼎的摸金校尉。

从某种通俗意义上来说,摸金校尉相当于持有官方“盗墓许可证”的盗墓头目。汉代陈琳在《为袁绍檄豫州》一文中曾首言:“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甚至还声称曹操曾亲自组织并指挥对梁孝王墓的发掘,将曹操描绘得极为不堪。

暂且不论曹操是否真的组织过盗墓行径,随着时间的推移,摸金校尉在后世逐渐演变成了盗墓贼的代名词,甚至在盗墓贼群体中还衍生出了“摸金派”这一独特的盗墓流派,与发丘、搬山、卸岭三门并称。

在盗墓行当里,摸金校尉与搬山道人、卸岭力士、发丘将军各有其独特行事风格。摸金校尉偏好单打独斗,只有当独自行动实在困难时,才会与自己极为信任的搭档组建五人以下的盗墓小组。他们对祖师爷定下的“鸡鸣不摸金”规矩深信不疑,每次进入墓室,都必定会在墓室的东南角点燃一盏油灯或者一支蜡烛,只因他们忌惮那神秘莫测的“鬼吹灯”。

摸金校尉精通星象风水知识,凭借“寻龙诀”与“分金定穴”等本领,能够精准定位墓地所在之处。而且,他们只对大型墓葬下手,普通百姓的坟墓绝不染指。

每次盗墓时,摸金校尉也只取一两件明器,这既是为同行留一线生机,也是给自己留条后路,充分体现出做事留有余地的原则。只有佩戴摸金字符的人,才会被视作真正的摸金派门人。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他三派热衷于采用大揭顶的粗暴方式,能带走的财物一概不留,对古墓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因此为许多人所不齿。久而久之,不少盗墓者都纷纷自称摸金校尉。

听唐米讲述完这些后,我对摸金校尉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一派系因其行事规矩,做事不过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摸金校尉虽以盗墓为生,但凡事都不会做得太绝,始终为自己留有余地,隐隐约约间透着一股“盗亦有道”的独特风范。

听完唐米一番讲述,我下意识地摸了摸挂在脖子上的摸金符,犹豫一瞬后,还是掏出来递给唐米。

唐米接过,细细端详一番,脸上绽出一抹笑意,说道:“嗯,这东西避邪,你可得好好收着。”

我心里一喜,看来李老头没诓我。赶忙小心翼翼地把摸金符收回衣服里,这宝贝可不能轻易暴露。

我按捺不住好奇心,接着问唐米:“你们这行,经常盗墓吗?又是怎么选定下手的地方的?怎么能一下子就挖到人家墓室里头去?”

唐米仰头灌了口酒,喉结滚动几下,才慢悠悠开口:“我们主要干的还是考古探险的活儿,偶尔才会用摸金校尉那套手段。要是有正规手续,那就光明正大地大揭顶发掘。可要是实在拿不到手续,就只能另辟蹊径,这里头涉及各方力量的博弈,复杂着呢。

找古墓,荒山野岭里古墓是不少,可大多都是平民的,偶尔有几座地主的,里面东西也不值钱。真正值得去找的,是那些大墓,王侯将相的墓里才有好东西,才有考古价值。什么寻龙点穴,没传得那么玄乎,都是被神化了。是有厉害的摸金校尉能判断古墓位置,但那也是有一定依据的推测,也常常挖错呢。”

唐米顿了顿,又喝了口酒润润喉,继续道:“判断有没有古墓,得有线索才行。就像你们找到陈阶墓,那是误打误撞。而我们是因为在陈阶墓里发现了极其特殊的玉牌,才找到了跟司马昭有关的线索。难不成还真有人整天扛着锄头到处乱挖?我们公司实力这么强,平均下来一年也没一次行动。”

听唐米这么一解释,我这才恍然大悟,意识到自己之前的想法太离谱了。

紧接着我又问道:“那我们这次来洛阳,打算怎么做?总不会真像你说的扛着锄头到处乱挖吧?”

这时,张扬插了话:“有没有古墓,得靠线索。要是线索指向这儿有古墓,寻龙诀、分金定穴这些本事就派上用场了。你听说过《葬书》吗?”

我心里猛地一震,暗自思忖:“他居然也知道这本书?”

嘴上却不动声色地应道:“听说过,不就是阴阳先生找风水宝地用的嘛。难不成你们就靠这个找古墓?”

张扬点了点头,接着说:“《葬书》是晋朝郭璞写的,他把从西周时期开始王侯将相的墓葬仪式都总结了。从文王那时候起,不同地位的人,葬礼方式截然不同,绝对不能僭越。不管是选地、修建,还是葬礼的各个环节,都有严格规定。所以,依据《葬书》来找古墓,是有道理的,毕竟当初选址这些,也是这本书总结过的。”

听张扬这么一说,我心里暗喜:“好家伙,李老头卖给我的书这么厉害,一万块一本太划算了,就算一百万都不贵啊。”

虽然心里这么想,但我可不能让人知道我有《葬书》,这可是价值连城的无价之宝。回去得多请李老头喝几杯,这老头可太实在了!

酒足饭饱后,我便回去休息。次日,我分别前往洛阳博

物馆和古墓博物馆参观游览。

洛阳,这座十三朝古都,自古便有“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的说法。洛阳北邙山及其周边地区,历代古墓葬星罗棋布 ,在此基础上诞生的专题性博物馆——洛阳古墓博物馆,堪称世界一绝。

其占地面积之大、建筑风格之独特、所藏古墓年代跨度之久远、类型及数量之繁多,均位居世界首位。

北魏帝王陵墓展区以北魏世宗宣武帝景陵为核心,还搬迁复原了清河文献王元怿墓和江阳王元乂墓。

景陵的封土呈圆形,夯土堆首径达110米,如今仍高24米,气势恢宏,墓室结构完整,内部风格质朴,色调淡雅,让人们得以系统地了解北魏帝王陵墓的基本风貌,对北魏时期的丧葬习俗和陵寝制度也能有较为全面的认识。

元乂墓的墓室顶部绘有一幅精妙绝伦的天象图,图中绘有300多颗星辰,亮星之间由线条相连,银河贯穿全图南北。令人惊叹的是,这幅天象图比《敦煌星图》还要早大约400年。

参观完古墓博物馆,我不仅对馆内众多价值连城的文物赞叹不己,更对帝王陵墓有了初步的认识。

期间,我不停地向唐米使眼色,暗示她多留意这些内容,以便之后寻找司马昭的陵墓时能更顺利些,可唐米却对我的暗示毫无反应,让我感觉自己像个傻瓜。

而洛阳博物馆更是让我大开眼界。导游带领我们一路参观,并详细介绍了十大镇馆之宝。

夏代乳钉纹铜爵,作为我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青铜酒器,享有“中国第一爵”的美誉,是见证夏代青铜铸造工艺的珍贵文物。

方格纹铜鼎,被誉为“华夏第一鼎”,是我国最早的青铜鼎。其造型和纹饰与中原龙山文化晚期的陶鼎相似,为研究夏代文明与青铜技艺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兽面纹铜方鼎,属于西周早期的青铜器,采用失蜡铸造法制成,造型庄重,纹饰复杂精美,充分展现了当时高超的青铜铸造水平。

母鼓铜方罍,这一商代青铜酒器,造型沉稳大气,纹饰精致细腻,器身内部铸有“母鼓”铭文,成为研究商代历史和文化的关键资料。

子申父己铜鼎,是商代晚期的青铜器,造型别具一格,铭文清晰可辨,彰显了当时高超的青铜制作工艺。

叔牝方彝,作为西周时期的盛酒器,造型规整严谨,纹饰繁复华丽,器内铭文记载了与周王室相关的重要信息。

曹魏白玉杯,由和田美玉雕琢而成,造型简洁流畅,代表了曹魏时期玉器制作的高超水准。

东汉石辟邪,用一整块汉代青石雕刻而成,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石辟邪。其形象威风凛凛,承载着人们对平安吉祥的美好祈愿。

北魏泥塑佛面像,有着“东方的蒙娜丽莎”之称,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北魏时期佛教艺术的精湛技艺。

唐三彩黑釉马,全身漆黑如墨,仅马面、鬃尾和西蹄为白色,是唐代三彩技艺的典型代表之作。

参观完洛阳博物馆,我彻底被震撼了,内心受到极大冲击。这里的十大镇馆之宝个个堪称国宝,“华夏第一”“中国第一”,从夏朝、商朝到周朝,皆是跨越数千年历史的珍贵文物。

原本我只是打算跟着唐米来打酱油,可如今,我竟萌生了成为一名职业摸金校尉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