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厝岛。本文搜:大神看书 免费阅读
一名蛙人穿好潜水服。
一个充气皮划艇上坐着个人。
蛙人潜入水中,
皮划艇上的人拿着船桨奋力朝着3公里外的对岸游去。
沈曼站在岸上,呼呼的海风吹着脸。
她按下计时器。
正在验证之前“密室岛逃脱”推理的可能性。
之前有问过认识图利遁的几个朋友,说他是会游泳的。
查过天气。
2011年10月13日之后的几日,海上气温只有7度。
且有大风和雨。
要真完成这样的海上“跨越”,需要是体力极好的人,并且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
例如突然的海浪,海水中的危险。稍有不慎,就会命丧大海。
想着看着。
前方的皮划艇游了几下,就被退潮的浪给退回来了。
那皮划艇上的人还在吃力划着。
潜入水中的蛙人浮起,挥挥手,示意这退潮的浪根本游不过去。
沈曼提出取消测试。
她认为这两种方式只存在推理中。
真实的图利遁,把命看到很重。
他计算自己在焦厝岛消失,选择的应该是一种有十足把握的方式。
后头有些游客在沙滩上拍照,小孩子在玩沙子。
这座岛在这些年己经朝着旅游化发展。
岛上多了小商品店,特色餐厅,奶茶店,文创店。
同时还翻新民宿并且建成了一座西星级酒店。
岛己经变样了。
西星级酒店。
一个400平米的会议厅里。
桌上摆着20多台电脑,凌浩和十几个大学研究生在忙活。
工作室里有个退休老人,是大学电脑编程教授,这些研究生都是他原来的学生,自愿来帮忙。
他们要做的事是建立数据模型。
让整个2平方公里的焦厝岛出现在一个软件里。
八名工作室的老人正在详细确认这座岛过去的地貌图。
当年每一栋民房在什么位置,渔船在什么位置。
确认后,将这些资料输入数据模型。
门推开。
走来三个警察,抱着厚厚的纸箱。
这些警察也是抽调来帮忙的。
打开箱子,里面是厚厚的、手写的调查卷宗。
在当年,警察登岛时,先是将注意视线放在了50条渔船和船主上。
问了一圈,没有发现。
那警方就有了第二个怀疑方向——
图利遁是不是藏在岛上,躲在某一个居民的家中?
当年警察和一些志愿者分组。
挨家挨户走访调查,“有见过图利遁吗?你们家几口人,这几天你有没出去过?谢谢你的配合。”
居民们如实回答,这些内容记了下来。
而如今所要做的,就是将2011年对这个岛所有居民的问询记录,全部输入电脑。
电脑会自动生成人物模型和对话推演。
这是一种试验性的刑侦模式。
当年的调查记录,若是全部铺开,凭借着人脑的阅读,可能很难看出一些隐隐的细节。
例如,假设A是一艘船的船主。
A说自己那晚在北边,乘船去的捕鱼,第二天早上九点回来,然后就回家睡觉了。
假设B是岛上东边一家杂货店的老板。
说自己晚上都在店里,看到A进店买过两碗泡面一包烟。
假设C是一个住在岛上南边的村民。
说自己那晚吃过饭就在家附近散步,看到A了。
这或许是几份平常的口供,藏在岛上当时得到的大几百份调查卷宗里。
要看过所有的调查卷宗,那是几十万字的体量。
并且要在全部记下的情况下,才能发现这A其实有问题。
A在当晚的行动路线像是把东边和西边,北边全部跑了一圈。
明明他的目的是捕鱼,明明北边也有小卖部。
他为什么会出现在这座两公里岛的最东边和西边。
当年的调查重点是家家户户走访排查。
看看谁的家里是不是藏了图利遁。
这些卷宗只是走访时确认的信息,无法去核实每一个人说的每一句话有没有什么矛盾。
而如今,这套软件起到了作用。
每份调查对应每一个人,通过Ai运算将岛上居民的轨迹路线还原,依靠算法算出其中的不合理点,辅助侦破调查。
那十几个大学研究生来帮忙,是对于软件也是明日刑侦学重要的研究课题。
忙活了两天,全部完成。
凌浩敲击下stArt键。
电脑开始运算分析。
不久之后。
跳出了一段文字,“根据所输入的信息,我还原出10月13日——10月16日岛上
民的行动路线。发现以下不合理处。”
电脑显示结果。
有个女的说自己在家,但是一个村民却在散步时看见他。
有个男的说自己和3个人打麻将,但另一个表示自己晚上9点也去打麻将,是这个男的叫他去,这男的后来走了,却在早上7点在回家的。
有的老太太说隔壁家整晚亮着灯。但是明明隔壁邻居说自己不在家。
哗啦啦。
一堆来自焦厝岛村民的日常出现在分析中。
众人看着一阵眩晕,电脑却孜孜不倦的跳出分析结果。
看样子,这第一轮的分析实在是太细了。
这些内容,有的有用,有的别用,毕竟生活中谁都有些秘密和不可告人之事。
沈曼坐在椅子上,瞧着屏幕。
一目十行的看,她阅读很快,同时脑中组建着各式各样的推理。
当电脑显示到一行文字时。
内容是,在10月13日晚上,有大约20个人,都出现在一个叫做“林吞富”的男子家中。
去拜祭林吞富刚刚过世的爷爷。
拜祭?
当看到这条内容的时候。
沈曼的脑海中隐隐浮现出一个“棺材”的形状。
她让一个来帮忙的警员去查了一下林吞富的档案。
生于1980年,是焦厝岛居民。
林吞富的爷爷在2011年10月11日因病去世,守灵三日。
所以在10月13日那晚,有20个村民去悼念这个老人。
沈曼转着手中的万宝龙笔,这是她思考时的习惯。
人死了,要放在棺材里。
之后,要送到火葬场火化。
她将笔放下,问边上的警员,“奎克山附近,是不是有个火葬场和陵园?”
警员是桑城某派出所的,抽调来协助工作室办案。
警员对于桑城很了解,回答道:“是的,桑城的火葬场和陵园就在北郊,离奎克山大约一公里左右。”
岛、火葬场、奎克山。
沈曼的脑海中串联起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