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大叔啊 作品

第八十四章 各方动向

风卷狂沙,猎猎旗扬。

就在董瑜整合着肤施城的资源时,屯兵桥门堡的於夫罗也收到了肤施遇袭的情报。

此时他只觉天旋地转,一个人迎风凌乱。

看着麾下乱哄哄的诸部首领,於夫罗只觉得天都要塌了。

……

可不就是天塌了么,先不说他的家人,他最疼爱的长子豹都陷于肤施生死未卜。

现如今军中口粮储备不足三天!

三天之后吃啥?

吃战马吗?

要不是他麾下的这些首领大部分都是心腹,只怕此时早有人率众离开了。

……

现在的於夫罗别无选择,只有立刻撤兵夺回肤施。

他心里清楚,他的单于之位本就不稳,如果不能快速夺回肤施,日后匈奴南庭的单于,就在与他没有干系了。

就在於夫罗下令全军整备,调头回返之时。

斥候来报,于桥门堡东南二十里,西南二十五,都有发现大量汉军骑兵。

於夫罗大吃一惊,他可不想被前后夹击,更不想被衔尾追杀。

正当於夫罗不知如何是好时,军师博宏已经跑了过来。

於夫罗像是抓到救命稻草,看着博宏还要慢吞吞的施礼,於夫罗立刻大声喝道:“快免了这些虚礼,如今情况,汝可尽知?”

博宏赶忙点头,随后向着於夫罗使着眼色。

於夫罗会意,立刻屏退身旁各部首领。

首领们见此,心中多少都有些不满。

他们可不喜欢於夫罗器重汉人,这又不是那个汉人飞扬跋扈的年代。

现如今,他们在并州早就横行惯了,汉人在他们看来,那就是低贱的代名词。

……

但於夫罗的威望在那里摆着,首领们虽然不满,但也没有多说什么,一个个忧心忡忡的散去。

见首领们都走光了,博宏这才凑到於夫罗面前。

“单于可有打算?”

於夫罗蹙眉道:“老子要有计策,还需要汝作甚?”

博宏干笑两声,随后道:“为今之计,只有分兵了。”

“分兵?”

於夫罗想了想,淡淡的道:“也不是不行,只是要留下多少人在这里抵御汉人?”

博宏左右望了望,见四周已无首领,便压低声音道:“单于可派遣心腹领万人,在安排一部小首领即可。”

於夫罗不明所以的看着博宏,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吾主力军可以先退至后方石峡岭,那里山崖交错,是个伏击的好地方。单于只需告知心腹,吾军此时出发,让他夜里跟上,只留下小首领的人即可。”

“待汉军发起进攻,定然发现这里留守的人不多,拿下也肯定不在话下。同时他们定然快马来追,届时,咱们于石峡岭伏击,哪怕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也能重创汉军。”

“如此一来,单于便能安心回救肤施,咱们有六万人,突袭肤施的汉人绝对抵挡不住咱们的兵锋。”

……

於夫罗听完博宏的计策,心中的阴霾一扫而空。他现在总算知道博宏为什么要支开各部首领在行献计了。

这要是让诸部首领听了去,谁还敢留下来断后。

於夫罗笑着拍了拍博宏的肩膀,低声笑道:“好,就依汝之计,如能顺利,咱家自有嘉奖。”

博宏将头低得更低:“博宏得单于知遇之恩,已是此生最大幸事,不求单于赏赐。”

於夫罗闻言,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看来对付汉人,还是得用汉人才行啊……

……

随着於夫罗一道道军令发出,六万匈奴人很快进行了分兵。

被留下来的部落首领有三千族人在此,也不是什么小部落了。

只是此人并非於夫罗的心腹,曾因牧场的问题还公然反驳过於夫罗。

所以於夫罗也想借此来消除异己。

……

安排完所有事宜,於夫罗便率军离去,留守的匈奴人就只剩下一万三千人。

但是到了晚上,於夫罗留下的心腹也带着一万人离开。

只留下了那个部落的首领与他的三千族人。

那首领名叫梅溪,他在被命令断后之时,就猜想於夫罗必有所图,所以一直密切监视着於夫罗留下的那一万人的动静。

当於夫罗留下的心腹带着军队悄然退去之时,梅溪早就通过暗哨得知了情况。

他气得大骂於夫罗无信无义。

当即战也不打算打了,下令族人收拾物资回返部落。

他的儿子梅罗担忧的道:“阿父,咱们的牧场在朔方,那里可都在於夫罗的管辖中,咱们不战而退,只怕以后无法在朔方立足啊。”

梅溪冷笑道:“那於夫罗都自顾不暇了,哪有功夫来找咱们麻烦。他要是敢来找麻烦,咱们就转投右贤王,老子倒想看看於夫罗这鳖孙能奈我何?”

梅罗闻言,也不再劝,只是气恼的道:“定是那个叫做博宏的汉人的主意,真恨不得将此人抓来扒皮抽筋。”

梅溪拍了拍梅罗的肩膀,劝慰道:“会有机会的,等日后抓到这只狡诈的汉狗,就交由汝来处置。”

……

是夜,当董璜、周兴伯奉徐荣之令夜袭桥门堡时,这里早就只剩下一座空营了。

董璜本意是趁夜继续追击,但却被周兴伯劝住了。

一直到次日,徐荣率领大军前来,众将合兵一处后,才重新追击。

……

话分两头,张济率领两万骑直扑奢延,徐荣本意是这路军只要拖延住河套地区聚拢来的匈奴人即可。

张济在奢延东边十里下寨之后,张辽请命前去探查敌情。

回来之后,张辽大为兴奋,言道:“将军,敌军营寨布置十分松散,营外斥候更是敷衍了事,吾一直深入到敌营寨门外,匈奴人都没有什么动作。此番正是截营的大好时机。”

张济素来沉稳,他接到的将令是抵御与拖延奢延的匈奴人即可,所以他并不是很赞同张辽去冒险。

张辽见状大急,只能继续劝道:“将军,机不可失啊,末将只需八百人,必能将敌营搅得天翻地覆。届时将军引大军杀到,必可大获全胜矣。”

张济听到张辽只需八百人,心中也颇为心动,正在犹豫之时。

身旁的张绣也拱手道:“叔父,绣也认为文远之策可行。”

张辽趁热打铁道:“末将愿立军令状。”

见此,张济不再犹豫,当即下令张辽趁夜出击,同时让张绣整备大军,做好夜战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