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水之滨 作品

第361章 前路漫漫多险峻

小武的父母亦在那前往藏地的队伍之中。每日里,但见医馆众人聚在一起,兴致勃勃地谈论着藏地的风土人情,脸上满是兴奋之色,仿佛那是一片充满希望的乐土,全然不觉此行将会吃苦受累,反而都怀揣着一种大干一场的昂扬斗志。小武的父母瞧着,心中满是诧异,这女子医馆到底施了什么法子,竟能让这些人大老远跑到那贫瘠苦寒的藏地去干活儿,还能这般甘之如饴?

没过多久,从队伍中人们的闲聊里,小武的父母便知晓了缘由。但凡匠人、大夫、药材商,都在聊天时不断提及:“小桂神医说得好,没有梦想的人,不过就是咸鱼一条。到了藏地,便可放开手脚,大干一场,拼出自己的一番光明未来!”“没错!莫珺公子也道,京城虽繁华,但发展空间有限,而藏地乃是一片空白,正等着咱们去开创未来!”“吃点苦又怕什么?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咱家祖上皆是穷苦出身,如今这功名家业,可不都是一代代人拼出来的嘛……”

小武的父母听了,不禁感叹:“原来如此,这些人都是被激发出了斗志啊!难怪女子医馆的人与众不同,难怪他们如此团结和睦……他们的想法,和咱们这些守旧之人,真是大相径庭!也难怪女子医馆能发展得如此之好,如此之快,分馆开得越来越多……”

跟随女子医馆的队伍,一路上都有专人负责打理食宿事宜。若逢天气不佳,或者天色将晚,便早早寻个地方歇息,绝不赶路,倒也从容自在。

这一路走来,小武的父母所见所闻,皆与京城大不相同。初时,他们瞧见那连绵起伏的青山,树木繁茂,郁郁葱葱,似是给大地披上了一袭翠绿的华服。山间云雾缭绕,仿若仙境,令人心旷神怡。再往前,便是怪石嶙峋的石头山,山石形态各异,有的如巨兽蹲伏,有的似利剑直指苍穹,奇绝险峻,令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行至大漠,眼前豁然开朗,一片广袤无垠的沙海铺展在眼前。黄沙漫漫,烈日当空,热风拂面,带着沙粒的粗糙触感。远处,偶尔有几株顽强的胡杨挺立,似是在向过往的行人诉说着生命的坚韧。而那湍急的河流,奔腾不息,波涛汹涌,水声如雷,震耳欲聋。河水裹挟着泥沙,滚滚向前,冲刷着河岸的岩石,激荡出层层白浪,展现出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

至于险峻的山峰,更是令人望而生畏。山峰高耸入云,山势陡峭,崖壁如刀削斧劈,寸草不生。山间云雾缭绕,时隐时现,仿佛是天神的居所,让人不敢轻易靠近。小武的父母行走在山间小道上,仰望着那高不可攀的山峰,心中既感敬畏,又觉自身的渺小。

途中,他们遇到了陇右府的人。这些人说话带着浓重的口音,语调高昂,带着一种粗犷的韵味。他们面容黝黑,皮肤粗糙,那是长期在烈日下劳作留下的痕迹。他们穿着粗布衣裳,腰间别着短刀,脚蹬厚底草鞋,行走间步伐稳健,透着一股子豪迈之气。与京城人那温文尔雅、讲究礼仪的做派截然不同,陇右府的人行事干脆利落,不拘小节。他们热情好客,见了外乡人,便会主动上前搭话,邀请一同歇脚,分享自家的干粮和水囊。

小武的父母也品尝到了不一样的美食。有那用羊肉炖煮的浓汤,肉质鲜嫩,汤汁醇厚,散发着浓郁的香气,吃上一口,满嘴留香,暖意从胃里直透心底。还有那用面粉制成的馕,外皮焦脆,内里松软,搭配着新鲜的水果,别有一番风味。更有那用当地特产酿制的烈酒,入口辛辣,后劲十足,一杯下肚,便觉浑身发热,豪气顿生。

这一路走来,小武的父母深刻感受到了西北方人们的粗犷豪迈。他们性格直爽,不拐弯抹角,有什么说什么。在与他们相处的日子里,小武的父母时常能听到爽朗的笑声,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他们团结互助,无论谁遇到困难,大家都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仿佛一家人一般。这种质朴、豪爽的民风,让小武的父母对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生出了深深的敬意与喜爱。

在漫长而艰难的旅程中,遇到难走的道路时,带着匠人们的队伍优势便凸显了出来。这些匠人们,如同行走的工匠宝库,个个身怀绝技,总能在困境中找到解决之道。

当队伍行至水流湍急的河边,河水汹涌澎湃,波涛翻滚,看似难以逾越。木匠师傅们便充分发挥他们的技艺,利用大家沿途收集来的木材,精心打造出坚固的竹筏子。他们将竹子一根根绑扎在一起,用藤条和麻绳加固,确保竹筏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岸边,众人合力将竹筏推入水中,大家小心翼翼地登筏,木匠师傅们则站在筏头,指挥着方向,确保竹筏平稳地渡过河去。看着竹筏在激流中稳稳前行,小武的父母不禁为这些匠人们的智慧和技艺所折服。

行至崇山峻岭之间,陡峭的山岩挡住了去路。这里山路崎岖,险峻异常,稍有不慎便可能坠入深渊。然而,匠人们再次展现出他们的能力。他们仔细勘察地形,寻找合适的支撑点,然后用新木料搭建起栈道。他们将木板一块块铺在山岩上,用铁钉和木楔固定,确保栈道的牢固。在一些地方,他们还利用山岩的天然裂缝,打入木桩,作为栈道的支撑。小武的父母走在新修的栈道上,脚下是万丈深渊,但他们却能安心前行,这得益于匠人们的巧思和辛勤劳作。

途中,他们还发现了许多以前的人留下的岩洞,这些岩洞虽简陋,却能为队伍提供临时的栖身之所。在这些岩洞中,匠人们再次发挥了作用。他们清理洞内的杂物,用木板和石块加固洞口,使其更加安全舒适。在一些岩洞中,他们还搭建了简易的床架,让队伍中的妇孺能够更好地休息。

而当遇到旧的栈道因年久失修,木头腐烂碎掉时,匠人们更是不辞辛劳,共同努力。他们砍伐新的木材,替换掉那些腐烂的部分,重新修好栈道。他们用斧头和锯子,将新木料加工成合适的形状,然后一块块拼接起来,确保栈道的平整和稳固。在修复过程中,他们还要时刻注意安全,防止木料滑落或人员坠落。经过他们的努力,一条条破旧的栈道重新焕发生机,保障了队伍的顺利通过。

小武的父母一路上目睹了匠人们的种种作为,心中满是敬佩。这些匠人们,用他们的双手和智慧,为队伍开辟出一条条通途,让他们能够在艰难的路途中继续前行。他们深知,没有这些匠人们的辛勤付出,他们或许早已被困在某个险峻的山口,或是被湍急的河流阻挡去路。正是这些平凡而又伟大的匠人们,用自己的技艺和汗水,为队伍铺就了一条通往远方的道路。

在漫长而艰难的旅程中,风雨是常有的事。每当风雨来袭,若是在野外,匠人们便会迅速行动起来。他们从马车上取出羊皮牛皮帐篷,这些帐篷虽然简陋,却坚固耐用,能够抵御风雨的侵袭。在狂风暴雨中,匠人们凭借着熟练的技巧和默契的配合,快速地搭建起一座座帐篷。他们先将帐篷的支架固定在地面上,然后将厚重的羊皮或牛皮覆盖在支架上,用绳索和木桩将帐篷紧紧地固定住,确保帐篷在风雨中不会被吹倒。帐篷搭建好后,大家便可以躲进去避风躲雨,等待风雨过去。小武的父母看着匠人们在风雨中忙碌的身影,心中充满了感激。这些匠人们,就像是队伍的守护者,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迅速找到解决的办法,为大家提供庇护。

而当遇到泥石流破坏了道路,情况就更加危急了。泥石流过后,道路被冲毁,巨石和泥沙堆积在路面上,形成了难以逾越的障碍。但匠人们总能迅速冷静下来,仔细勘察现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有的用铁锹和锄头清理堆积的泥沙,有的则寻找周围的石头和木料,搭建临时的便道。在一些地方,他们甚至会利用山体的自然坡度,开凿出一条新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匠人们不仅要面对泥石流带来的危险,还要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余震和新的泥石流。但他们毫不退缩,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精湛的技艺,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替补的方法,改道或者修路,保证队伍能够继续前行。

有一次,队伍行至一处山谷,突然遭遇了一场泥石流。泥石流来势汹汹,瞬间将道路淹没。小武的父母惊恐地看着眼前的一切,不知所措。但匠人们却迅速行动起来,他们分成几个小组,一组负责清理道路,一组负责寻找新的路线,还有一组负责搭建临时的桥梁。在清理道路的匠人们中,有的用铁锹铲除堆积的泥沙,有的用绳索将巨石拉到一边。他们的衣服被泥水浸湿,脸上满是汗水和泥土,但他们却毫不在意,只是专注地工作着。寻找新路线的匠人们则在山谷中四处勘察,寻找可以通行的地方。他们攀爬山岩,穿过丛林,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通道。而搭建临时桥梁的匠人们则利用周围的树木和藤蔓,巧妙地搭建起一座座简易的桥梁。他们将树木砍伐下来,用藤蔓将它们绑在一起,然后将桥梁固定在两岸的岩石上。经过几个时辰的努力,一条新的道路终于被开辟出来,队伍得以继续前行。

小武的父母目睹了这一切,心中充满了敬佩和感激。这些匠人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大家开辟出一条条通途。他们不仅有着精湛的技艺,更有着不屈不挠的精神。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们都能够迅速找到解决的办法,为大家提供帮助。小武的父母深知,没有这些匠人们的辛勤付出,他们或许早已被困在某个山谷,或是被泥石流冲走。正是这些平凡而又伟大的匠人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为队伍铺就了一条通往远方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