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道西风一瘦马 作品

第271章 又火了一把

“一个是现在,一个是为了以后,依本公子看不就是个县案首吗有何好争的”?

“林泽祖若是个有才情的,若他是连这个县案首都接不住,那他以后也不堪大用”。

“而且这里还有柳大人在,要是强按行把他的孙子定成了案首,本公子想柳大人也不会同意”。

柳道明站了起来开口道。

“九公子说的有道理,刘兄爱财惜才,也是为了我吴国江山社稷储备栋梁之材做准备”。

王夫子这时也开口道。

“刘兄这本就是王大人的事,吾等做到评定的本分即可”。

“刘兄你若是惜财,这不四月十五日俯试,还有紧接着的八月二十五日院试,再看看此子到底如何再定也不迟”。

刘夫子闻言也不再坚持开口道。

“也罢是老夫着急了些忘了本分,王大人你是本县知县,本就是你说了算,某越权了。

哈哈哈……

“刘夫子你这是给俺老王的脸面呢!就王某人大字不识几个,也就是借了九公子和你们两位夫子的光”

………

一场无谓的案首之争就这么落幕了。

第三日县衙门口放了长案榜。

案首林泽祖

第二名柳自如

第三名朱文昌

第四名王继学

第五名李本道

………

第九名李本典

第十名谢有生

同时公示的还有前三名的答卷。

当然不是原答卷而是书吏抄写之后的。

与衙门发榜同时进行的还有汗青书坊刊印的《临江县甲辰童生答卷荟萃》。

《临江县曱辰童生答卷荟萃》一套共分四册,排名不分先后,每册售价二两银子。

此消息一出看完发榜的众学子以及他们的家人们都直奔汗青书坊。

这个噱头太大了。

已是童生的学子们都想看个究竟,自己究竟差在哪儿了?为什么现案首不是自己?

而被淘汰的学子们,心里更是愤愤不平了。心里都憋着一口气想买回一套来一查究竟。

还有在读的学子们更是对这些答卷趋之若鹜。

一时间

汗青书坊人满为患。

可众人却被告知一手交钱一手给交货。

要想先翻阅门都没有。

汗青书坊还给了众人发一个介绍的单页。

没有这单页还好,看了这单页更是气人。

每到关键处都被后面六个小点点给省略代替了。

原本想着占便宜只看不买的人心中大骂。

奸商!

可是生气归生气,该掏银子的还得往外掏。

不光是临江县在售卖,整个淮南府及下辖的另四个县同时开售。

当天六家汗青书坊每家存量的一千套被抢购一空。

一套八两银子,一千套就是八千两。

六家书坊一天就进账四万八千两。

当然,

这里还要扣除每位童生签约的一百两。

一视同仁不分彼此。

…………

当天小馨儿提着糕点到了柳府时,朱文昌和柳自如两人,正在合计去找林泽祖逛青楼喝花酒。

结果被小馨儿左一个哥哥,右一个哥哥的忽悠着两人,约上除了林泽祖之外,所有童生聚到了茶语楼。

就以朱文昌和柳自如这俩货的身份地位,别人巴结还来不及呢。

何况还能在茶语楼白吃白喝。

不但白吃白喝,还白得一百两银子。

得了银子不说还能出书扬名。

这事做的不但体面而且文雅。

既有里子又有面子又有银子。

而且还能与诸多同年欢聚一堂相互都混个脸熟。

因此众人皆大欢喜。

事后朱文昌和柳自如两人不依不饶。

小馨儿忙的腾不出空,就把两人扔给了林泽祖。

结果两人就被林泽祖一顿酣畅淋漓的火锅轻松的给打发了。

两个人临走时还直呼谢谢过瘾下次再来。

小馨儿和钱海清两人的眼睛,可没有只盯着小小的临江县。

钱海清一个县一个县的跑。

临江县童生出书的消息,被迅速的传播开来。

所以当钱海清这个汗青书坊大掌柜找上门后。

道川、江水等县的童生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文人相轻!

自古以来的通病!

就临江县童生这水平还能出书。

可笑!可笑!

于是乎,什么银子不银子,费用不费用的。

那些有钱、有势、又有文才的学子们,还倒贴着钱给汗青书坊。

让汗青书坊用最好的纸,最好的墨,最好的刊印,最快的速度把本县童生的答卷刊印出来。

非得跟临江县一较高下不可。

这一来可就热闹了。

汗青书坊在淮南府及下辖的五个县轮番着推出了今年各县县试的真题答卷。

这可比王家的见贤书坊出的什么宝典秘籍让众学子心喜。

不怕人比人,就怕货比货。

二者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

两者相较高下立判!

钱海清借助这股风连轴转,把各书坊掌柜的都撵了出去。

北上沧州

东至钱塘

南至荆州

所到之处今岁各地县试童生答卷,都被汗青书坊抢到手里。

这个雪球越滚越大。

一时间。

若问科举考试最专业最专注的书坊是哪一家?

已非汗青书坊莫属。